继父|山村孤儿707分上北大,捡废品为生,曾在3位父母坟前发誓好好学习( 三 )


像韦双锦这样的男人并不多见 , 不是没有村里人劝过他:“把这个小娃扔给政府吧 。 你带着个娃子 , 还怎么找老婆哦!”
可父亲从没把这个话说给儿子听过 , 他日复一日勤勤恳恳 , 只有一个想法 , 让韦仁龙出人头地 。

随着韦仁龙一天天长大 , 要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 为了给逐渐长大的韦仁龙创造一个更好的物质条件 , 继续在这个小山村里以务农为职业几乎不可能挣到钱 , 而且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对儿子始终是个伤害 。 他决定到相对富裕的海南打工 , 把儿子韦仁龙也带上 。
当韦仁龙第一次走出大山 , 踏上陌生城市的混泥土路面的时候 , 他震惊了 。 世纪大桥的夜景照亮黑夜 , 新海航大厦的奇特造型让韦仁龙铭记终生 , 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 , 一望无际的土地再不会被连绵的大山阻断 。
“城市生活” , 多少人理所应当地享受其中的便利 , 却不知道这对另一些人来说 , 是享受、是奢望 。 幼小的韦仁龙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大山 。
为了可以在繁华的城市中生存下来 , 韦双锦到工地上没日没夜地辛苦做活 , 而年幼的韦仁龙则在工地附近捡破烂以补贴家用 , 大人操劳、孩子懂事 , 但这改变不了他们只是城市中过客的现实 。
随着韦仁龙越来越大 , 他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 。
韦双锦也曾经犹豫过 , 要不要带孩子回去上学 , 但他仔细一想就再不迟疑了:哪有不读书就能出人头地的道理?
韦仁龙7岁那年 , 韦双锦将他带回了兰木乡老家 , 让他在村里的小学读书 。 为此 , 韦双锦也放弃了自己在城市打工相对较高的收入 , 还是转回村里务农 。

2001年 , 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 许多像韦仁龙一样的孩子被纳入了“重点扶贫对象” 。
韦仁龙也在国家的帮助下 , 几乎全免了学费和杂费 , 就连吃饭国家都有对应补贴 , 这给收入微薄的韦双锦减轻了不少负担 。
平日里 , 韦双锦对已经是小学生的韦仁龙更加呵护 , 他知道 , 儿子在学校里一定会面对很多的压力 。
但他有一点对韦仁龙要求极为严格 , 那就是学习 。 他对韦仁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娃啊 , 好好学习 , 将来走出这一片大山……” 。
是啊 , 命运将一座座大山压在了年幼的韦仁龙身上 , 而父亲则用双手告诉韦仁龙 , 人定胜天!
两人就在韦双锦的破茅屋内住了下来 , 白天韦仁龙读书 , 韦双锦干活 。 下午放学后 , 韦仁龙陪韦双锦一起干活 , 韦双锦则在晚上陪韦仁龙一同学习 , 父子两人自有自的苦 , 自寻自的乐 。
韦仁龙在学习上的劲头绝非一般人可比 , 他能在老师说第一课的时候 , 就把整本书翻来覆去地看 。 同龄人每日想的事情是各种玩 , 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好好学习 。
好好学习 , 天天向上 。 这绝非一个空洞的口号 ,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 不努力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 只短短两三年时间韦仁龙就脱颖而出 , 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总是排第一第二 。
不但如此 , 乖巧懂事的韦仁龙还将能够干的农活 , 通通熟练掌握 , 为父亲分担一部分压力 。
大家看到韦双锦都会发自真心或虚情假意地说一番:“你家那个娃子真不得了!” 。
就在韦双锦父子日子蒸蒸日上的时候 , 命运似乎是看不惯韦仁龙的幸福 , 它第三次将韦仁龙的温暖熄灭 。
在韦仁龙12岁那年 , 韦双锦因积劳成疾 , 不幸离世 , 12岁的韦双锦再一次成了孤儿 。

逆天改命
被命运再三捉弄的孤儿韦仁龙这是第三次失去自己的亲人了 , 他悲痛的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眼泪哗哗地冲向地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