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高校专业“鄙视链”调查:技术人员成底层?( 三 )


高校学子略带“不食人间烟火”的误解并不止于工业技术,在对“技工”这一职业的认知上,专业各异的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在我眼里,就算做的是技术活,一样是苦力,我们专业的女生的话,大多数是会转行的,不转行估计就当老师吧,很少有人说要做专业对口工作。”环境工程专业的舒怡表示,她们一个宿舍的同学都不会选择做专业对口工作,而她的父母则早已为她找好退路——在一家公司中当文员。
实际上,除了自身的喜好之外,大部分工科专业的女生还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学校双选会有400余家企业,只有十几家与环境相关,其中女生能胜任的‘环境评价’职业缺口非常小,而其他相关职业都与工地相关,指明要男生,女生也不愿意去。”舒怡说道,她参加了校招,却一份offer都没有拿到,“女生就只适合‘环境评价’工作,但‘环境评价’工作又没前途。”
“总会觉得不那么体面,别人问你的孩子做什么的,我说我的孩子是技术工人,这怎么能行。况且做技工怎么会不累。”一名从环境工程转专业离开的同学的母亲说道。这样的想法大多来源于老一辈做流水线技工的“经验之谈”,这位母亲年轻时在工厂中工作过,她表示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还要在那种脏乱差的环境中工作。
同时,认为做技术工人就是“做无聊工作”的原因还来自于高校工程训练课程的设计。工科专业在大一或大二就会学习一门名为“工程训练”的实践课程,舒怡对此的形容为“磨螺丝钉”,而李余则称之为“对基础的学习,不算难也不算简单”。
据了解,对工程训练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操作机床等方式学习工科必备的基础技能。此类操作由于比较考验“手上功夫”,而被部分学生误认为是对口专业以后的工作内容之一。
“苦力论”“脏乱差论”“枯燥工作论”真的是现实的写照吗?“应不会做体力活,大多动的是脑力。”施城表示,他并不觉得技术工作不体面,在听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前,他也认为采矿专业可能就是下井去自己挖矿,但随后才知自己的想法多么幼稚。
“比如说现在大形势下的智能矿山,它融入了计算机、勘探、测绘、调配以及各种绘图制图的软件,是一个高科技、高技术的工作,并且现在的矿山也在响应国家的环保的要求,会对环境有严格的把关,不太会是脏乱差的形象。”施城称,以采矿专业为例,对口工作需要结合多种高科技技术进行,而采矿专业毕业生也可以从事多方面的工作,如矿山的安全问题检测、矿山设计。“现在响应国家的环保问题,大方向是往智能矿山发展,目的是提高矿山能源利用率,提高环保率。”施城说道。
同时,一名双一流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告诉经济观察网采访人员,更多的“高级技工”被称为“工程师”,参与制造业的发展而不会进入工厂车间。
该学生所在高校的电气工程学科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据悉,其中授课内容包括硬件、软件两方面,包括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我们嵌入式主要是指在硬件基础上开发,比如生产电子设备之类的,一般就是做芯片。我们学校的自动化专业比较偏向计算机,一般出来都是做程序员,工程师。”
“体力活”与“脑力活”、“夕阳产业”与“朝阳产业”、“技术工人”与“工程师”,完全不同的称谓背后,是“高级技工”人才缺口难以补足的现实投射在高等教育上的一个侧面。而从这一角度来看,改善技术类专业在高校的待遇,以及对其职业前景的定义,也是国家技术教育改革推进的重要前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