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这届妈妈们用运动“推娃”后发现:比起成绩,收获这些品质更重要( 三 )


在大家相互鼓励下,Edison慢慢爱上了冰球运动。眼下身体强壮、极少生病的他,常为自己的球队感到自豪。

运动|这届妈妈们用运动“推娃”后发现:比起成绩,收获这些品质更重要
文章插图
Edison和队友参加比赛
一位旁观训练的家长,有次特意上前询问:“这些孩子多大了?”
“6岁!”
Edison妈妈至今难忘当时那位家长的诧异表情,以及看向自己孩子,那个一言难尽的眼神。
同龄孩子场上场下的无意对比,让Edison妈妈忽然在那刻,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只要努力,必有收获。
平衡训练和学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体育特长的培养和训练中,周期一向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一周一次的体育课程,大多是培养运动兴趣,可一旦把体育当作特长的话,持续专项训练,必不可少。
不同的运动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常规与非常规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而一旦训练频次降低,孩子的运动状态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陷入停滞与倒退。
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尚且还没有感受,但对于学业压力增长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无法挤压出来的训练时间,也成为了专项训练中一项残酷的考验。

运动|这届妈妈们用运动“推娃”后发现:比起成绩,收获这些品质更重要
文章插图
花游队员在日常训练
不过作为一个家有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宝妈,王珕却觉得体育训练和学业,并不是非此即彼。这位资深“体育推妈”,每天都会来回开车一个小时,穿越大半个上海城,送孩子前往上海东方体育中心锻炼。那么她是如何做到两方面的平衡呢?
在王珕的时间表里,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清清楚楚:
来回路上吃饭、休息,并换好泳衣,做足准备。
到了泳池直接下水训练。
回家后2个小时完成作业,
9点半准时上床睡觉。
“我觉得训练并没有对我们生活带来多大影响。”综合分析下来,王珕觉得要想做到两者兼顾,首先是心态的平稳。身为家长,首先要接受一个现实:有天赋的孩子凤毛麟角。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面面出色。因而在学业上,王珕觉得只要能跟上学校进度,就没有必要在对标成绩拔尖的孩子。
其次,在对兴趣班的选择上,王珕也做足了“减法”。为了给体育运动腾出空间,二宝中的姐姐Jolie,学过舞蹈,正好为如今的主项花样游泳打下基础;而弟弟Duke一直以游泳为主,鲜少涉猎其他兴趣班。她也和孩子们约法三章:一旦学业和训练真的无法调和后,最终还是以学业为主,减少每周的训练时间。
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后,专攻花样游泳的姐姐,以及专攻游泳的弟弟,学会了抓紧每一分钟,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训练。就在今年,喜爱泳池的姐姐,还加大了训练强度,新增了游泳课程。

运动|这届妈妈们用运动“推娃”后发现:比起成绩,收获这些品质更重要
文章插图
弟弟Duke和姐姐Jolie
王珕也试过暂停女儿的训练,专攻学习。但是她发现,虽然少了2个小时的训练,但从孩子当天学习效果来看,并没有学得更多。反而运动时,孩子的精力更加旺盛,学习状态也更加积极主动。
这也应证了认知科学的研究:在不运动的时候,人体内的毛细血管只开放大约40%左右,而运动过程中,毛细血管会开放更多,进而更好地为大脑供血供氧。这让孩子有更多精力去支配各种意识,做各种判断,从大脑,到心脏、肢体,达到协调。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人体运动学系艾特纳教授(Jennifer Etnier)研究发现,比起不运动的人,一次性运动并持续20-30分钟的人,不仅认知功能行为表现变佳,许多与认知功能有关连的大脑区域也被活化。其中,有氧运动更能改变长期的大脑结构,而无氧运动则能改变较短暂的认知或大脑功能状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