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化常识繁复庞杂 , 怎样在学习中做到有效复习呢?现结合高考真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 归纳其命题特点 , 并提出积累策略 , 以期对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有所帮助 。
一、古代文化常识命题特点
(一)形式一致 , 内容趋同
高考试卷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 分值为3分 , 内容多涉及职官、称谓、礼仪、科举等内容 。
(二)紧扣教材 , 显而易见
高考中考查的文化常识大多源自教材 , 或与教材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如2020年全国卷Ⅲ第11题A项中的“太守”出自《醉翁亭记》和《孔雀东南飞》 。 有的文化常识即便在教材中没有出现 , 但在平时复习中也较为常见 , 如“殿试”“司农”“周公”等 。 另外 , 试题中经常出现的“方士”“禁中”“立嗣”“主司”等较为常见的文化常识 , 对同学们来讲并不难 , 较容易做出判断 。
(三)相对独立 , 考查积累
对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 , 虽附在文言文篇章之后 , 但其涉及的对象与文章本身没有太大联系 , 都是相关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 考查的是同学们平时对文言常识的掌握积累 。 但有些也与文本有较密切的联系 , 例如2020年全国卷II第11题A项中的“方士” , 其含义较多 , 既指掌王公子弟及公卿大夫采地狱讼的官名 , 又指自称能求仙炼丹使人长生不老的方术之士 , 还指从事医、卜、星、相之类职业的人 。 此时 , 同学们就要结合文本来判断其解说的正误 。
二、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策略
(一)广泛涉猎 , 重点突破
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 , 常见的有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音律等 。 每个方面又有许多支脉 , 例如称谓 , 就有生老病死、饮食起居、迎来送往以及对他人的敬称、对自己的谦称等 , 还有王侯将相升降迁谪 , 国家朝代更迭兴覆等各有专称 , 林林总总 , 不一而足 。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广泛涉猎 , 也要重点突破 。 在平时学习中 , 一方面要弄懂其概念含义、包含范围;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其考查方向 , 如“职官” , 一般指官职设置制度 , 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 , 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 。
【真题回放】(2020年全国卷III第11题)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 , 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
【解析】“太守” , 官名 , 又叫“郡守” , 战国至秦郡长官的尊称 。 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 , 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南北朝时 , 新增州渐多 , 郡之辖境缩小 , 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 , 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 , 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 。 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 , 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 明清则专称知府 。 太守的职能是治民、进贤、决讼以及任免所属掾史 , 由此可知太守并不掌管军事和科举 。
【古代|古代文化常识命题特点及积累策略】(二)立足教材 , 举一反三
语文能力的考查绝非仅对教材知识的考查 , 需要同学们具有厚实的语文素养积累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 文化常识的考查更是如此 。 面对繁复的知识点 , 许多同学都感觉无从下手 。 但考题一般是以“课标”为准绳 , 本着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 培养科学精神 , 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 , 从教材入手 , 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考查传统文化 。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立足课本 , 把教材中有关文化常识的注释熟练掌握 , 同时还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衍射发散 , 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 , 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
推荐阅读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文化|教育部支持106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传统|感受传统文化 喜迎新春佳节
- 考研|河北不得占用双休法定节假日开展文化课教学
- 文化|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养一盆水仙迎春来
- 民办非|浙江省发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需拿到审核意见书
- 招生|渊回国学:儒家文化是垃圾?高中生随口一说?南怀瑾教育需要百年
- 招生|艺考文化课成绩占比提高 逐步推行省级统考全覆盖
- 侵权|艺考进行改革,文化课分数变得更重要,考生要认清形式
- 刘小慧|大学老师教外国学生学中文:一堂有趣的线上“相亲”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