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7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体制内 , 不值得惊讶
近日 , 清华大学发布了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清华大学|7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体制内,不值得惊讶】作为国内顶尖大学 , 其毕业生去向如何 , 自然会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 , 也会被认为是某种风向标 。 报告显示 , 2021年 ,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计7441人 。 由于本科生、研究生中继续深造的比重较大 , 因此 , 清华大学 2021 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人数只有3669 人 。 而从签三方就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 , 去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 15.8%、30.3%、23.8% , 合计占比为 69.9% 。
也就是说 , 体制内的占比高达7成 , 特别是事业单位、高达3成 。 于是 , 很多人认为 , 清华毕业生还是喜欢“铁饭碗” , 而不想接受挑战 , 不想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 。
说这话一点没有道理 , 肯定说不通 。 作为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 , 都挤到体制内 , 确实有点让人感到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拼搏精神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北大毕业卖猪肉的毕业生 , 可能比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更值得钦佩和赞叹 。
不过 , 仔细想想 , 这样的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 , 是有点想当然、没有设身处地站在毕业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 一方面 , 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 也是毕业生 , 也需要就业 , 也需要选择他们认为比较稳定、比较容易发挥才能、比较有前途的工作 。 选择到体制内 , 或许是起步阶段最好的平台 , 也是最稳妥的平台 。 特别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 , 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 再看工作以后的能力和表现 , 最终确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并非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方式;另一方面 , 体制内现在也不是真正的“铁饭碗” , 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可以靠“混”就能过日子的 。 现在的体制内 , 没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 , 也是不会有发展的 。 清华的牌子 , 只能在起步时用一用 , 到了工作岗位 , 还是要看能力、看实力、看水平、看他人的认可度 。 如教育系统 , 就要有成果做支撑 , 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 再如党政机关 , 没有协调能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 也是无法得到认可的 。 国有企业现在与民营企业一样 , 需要凭本事吃饭 , 否则 , 没有人会买账 。 这也意味着 , 体制内早已不是想象中的容易 , 而是一样需要面对竞争、需要接受挑战、需要依靠实力 。
而近年来清华毕业生去体制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就是体制内抛出的橄榄枝比较多 , 吸引人才的力度比较大 。 如深圳市 , 中小学老师都实行高薪聘请 , 都要博士生 , 且清北毕业的更容易被录用 。 其他地方也是加大招聘力度 , 给出相当优惠的条件 , 一定程度上 , 也触发了高校毕业生、尤其是一流大学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热情 。 相信再过两年 , 这样的热情会慢慢变冷的 , 包括清华在内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会下降 , 且下降得比较明显 。
同时要看到的一个方面 , 就是清华等一流高校的毕业生 , 把“体制内”当作跳板的也是大有人在 。 他们的真正目标并不是体制内 , 而把“体制内”当跳板 , 积累一些经验与人脉 , 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创业和进入其他领域 。 譬如到国有企业的 , 除了航空航天企业 , 一直留在企业的概率比较大之外 , 其他一些国企 , 一般很难留得住人 。 有了经验后 , 一定都会展翅高飞 。 而学校等事业单位 , 也不是一流大学毕业生的最终栖息地 , 也一定会寻找机会到更能发挥才能的地方 。 再如很多事业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 , 就都存在着人才来得快、走得也快的问题 。 进入党政机关的 , 只要进步不快 , 很多也会选择离开 。
推荐阅读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清华大学|海报时评丨名校毕业生选择进“体制”,该如何正确看待?
- 清华大学|致西安、咸阳大中专学校返合学子的一封信
- 中国科学院大学|双非大学备受清北毕业生青睐,推免生5成来自985,7成毕业于211
- 清华大学|满分“天才神童”何碧玉,14岁就进入清华大学,如今却被人看不起
- 清华大学|这些“天坑专业”清华大学也无法挽救,学生转学成电,原因很无奈
- 清华大学|刘学州因学校不能留宿求助生母,结果被拉黑,与孙卓形成鲜明对比
-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工资单曝光后遭众人质疑,顶尖大学教师就值这个价?
- 中学|好消息!江苏两“中学”,被清华大学列为“优质生源中学”
- 清华大学|“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是什么意思?三校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