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课本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专家:加上,学生就不学了


删除|课本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专家:加上,学生就不学了

文章图片


删除|课本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专家:加上,学生就不学了

文章图片


删除|课本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专家:加上,学生就不学了

文章图片


删除|课本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专家:加上,学生就不学了

文章图片


删除|课本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专家:加上,学生就不学了

【删除|课本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专家:加上,学生就不学了】汉代刘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犹药也 , 善读之可以医愚 。 ”从古至今 ,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 将前人留下的智慧汇编成书 , 后人得以在书中畅游 。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 不难发现一些内容正在从书本上消失 , 比如《卖油翁》最后一句话已经在教科书中删除了 。 问及原因 , 专家们却回答:学生看到最后一句话之后就不学习了 。

最后一句话谈及《卖油翁》这篇文章 , 大概只有这一句“无它 , 惟手熟尔”被广为传颂 。
康肃公陈尧咨射箭十有八九中 , 卖油老翁并不赞叹 , 从而引起康肃公的质问 。
面对愤怒的康肃公 , 老翁拿出葫芦 , 将铜钱置于葫芦口 , 慢慢地用勺子往葫芦中倒油 , 油注入葫芦却不沾湿铜钱 。
老翁的倒油手艺可谓精湛 , 但他却谦虚地表示:“这没有什么奥妙 , 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 。 ”

及至文章最后 , 康肃笑而遣之 , 故事便戛然而止 , 再也没有了下文 。 但实际上 , 在欧阳修的原文中 , 文章最后还有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
看似简短的一句感叹 , 其中却大有深意 , 这句话中包含了两个典故 , 一个是庖丁解牛 , 另一个则是轮扁斫轮 。 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 , 庖丁日日解牛 , 早已熟知牛的全体构造 , 手起刀落间游刃有余 。
轮扁斫轮则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造车工人轮扁的故事 , 他看到齐桓公在读古代圣人写的书 , 而此时圣人已经去世 , 轮扁便认为齐桓公读的书是古人的糟粕 , 从而引得齐桓公大怒 。

面对大王怒火 , 轮扁不仅没有着急 , 反而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 。 原来轮扁认为人生经验是在不断实践中得来的 , 古代圣人虽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写了下来 , 但总有些经验需要读者自己去摸索 。
结合《卖油翁》的故事 , 不难看出 , 欧阳修意在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 。
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颜如玉 , 但一味死读书 , 只会固步自封 。 唯有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 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
随着语文课本的改版 ,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却在教科书中删去 , 以至于很多学生都不知晓原来文章的最后还有一句见解 。

内容超纲有很多人不理解 , 明明是抒发作者见解的一句话 , 为何要在课本中删去 , 难道这句话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吗?
其实 , 专家们会做出删除的决定 , 也是对《卖油翁》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入考量 。
虽说将最后一句话删除之后 , 文章的寓意没能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 但删除这句话却是利大于弊 。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这句话中涉及到了多个典故 。 对于还在启蒙阶段学生们来说 , 了解卖油翁的故事已经足够困难 , 再学习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典故显然不是易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