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自己子女的三种痛( 二 )


2. 职业惯性——再教育意识薄弱
实际案例中 , 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 , 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 尤其是注重早期教育 , 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 不惟分数论 , 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 。 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
然而 , 大多数一线教师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 , 普遍陷在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 , 每天的时间都被教学任务挤占得满满的 。
若多的教师穷于应付每天的教学工作 , 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 。 许多老师几乎不阅读 , 不接受任何新的教育理念 , 整学期就只抱着一本教参和教材进课堂 。 这样的教师似乎一整天都在忙 , 他们相比于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日不离书的教师而言 , 更忙碌而辛劳 , 可没有多大的实效 。
不难想见 , 在孩子的眼里 , 这类身为教师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 只是一个捧着书本谋生的人而已 。
这类教师的落后观念和陈旧的教学策略 , 也会相应地带到家里 。 因此 , 许多教师的孩子在中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 , 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 可是孩子的视野却极其狭窄 , 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不够 , 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却相对低弱 , 他们的心志也相对脆弱 , 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 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左右孩子的终生 。
倘若整日跟知识打交道的父母其实并不热爱知识 , 那么 ,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不会由衷地尊重知识 。 一个教师如果只是纯粹地把教书当做一份谋取薪水的职业 , 于此相应的琴棋书画、弹唱说写、人生哲理等高雅情趣和智慧并不能进入他的现实生活 , 那么 , 对孩子而言 , 当教师的父母并不能凭借自己这份职业魅力惠及孩子 , 孩子也不会以父母是教师为荣 。
因此 , 做一个阅读型的教师 , 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教师 , 对学生固然意义重大 , 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 。
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 , 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 , 那么 , 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
3. 社交狭窄——人脉资源贫乏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 , 对社会的接触面也相对少 。 虽然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 , 但毕竟有距离感 , 多是止于表面的交流.
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 , 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 。 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 , 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 , 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 , 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 , 会有很大的制约 。
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 , 社会活动内容极少 , 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 , 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 。 所以 , 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 , 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 。
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 , 一定从自身做起 , 要关注时代的走向 , 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 , 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 。
寒暑假 , 要带孩子外出走动 , 增强孩子的阅历 , 还要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交往 , 要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 。
教师 , 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中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虽然较少机会获得丰厚的社会资源 , 可是有较长的寒暑假 , 周末也相对轻松 , 可以设法把孩子带出去 , 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 , 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 , 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 , 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
这些有益的活动 , 只要坚持做一两样 ,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 , 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 , 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