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何执意招安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二 )


在其他的封建王朝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某地有人揭竿而起,皇帝没主意,便召集大臣商量 。这些以“忠义”自诩的大臣们便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得出结论——不怕花钱,坚决剿灭!
于是,皇上下旨出兵,这些大臣们也很满意——我真乃国家栋梁之臣也!
事实证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事,就坏在这种自以为“忠”的大臣手里 。
然而,宋朝的大臣们似乎并没有这种心理负担,根据史料记载,这些大臣们还经常向皇帝上书,大谈特谈招安的好处:

宋江为何执意招安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文章插图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百思特网因很简单——宋朝的外部环境并不太平,少数的精兵强将都以防范百思特网外敌为主,不可能长期在内部对付义军 。因此,如果要与义军开战,朝廷中的这些文臣免不了要上前线 。
问题在于,宋朝的这些文臣们,为官从政乃至诗词歌赋是他们的长项,但能够领兵打仗的,一百个人里面未必能有一个 。因此,为了避免上战场,这些大臣们才着力宣扬招安的好处:既能快速稳定局势,又能避免危险,何乐而不为?
宋江为何执意招安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文章插图
在宋朝,像范仲淹这样能打仗的文臣堪称珍稀
按理说,这些大臣的小九九算不得光明正大 。但歪打正着,正因为这种思想在宋朝大臣中广为流行,宋朝的社会局势才能够在义军四起的情况下保持了总体稳定,给宋朝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
二、要当官,受招安!招安说起来简单,但真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这件事说到底,是个两厢情愿的事情——真碰上像方腊这种“硬茬”,这招也就不好使了 。
宋江为何执意招安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文章插图


这一时期,朝廷的招安之所以能够频频得手,是与许多义军首领的投机心理分不开的 。
由于宋朝对于义军的招揽手段多以升官发财为诱饵,许多有胆量、有计谋的平民百姓就利用这一机会,将兴兵作乱当做是走上仕途的捷径 。随着这一现象的流行,宋朝的史料中甚至记录了关于这一现象的民谣:“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三朝北盟会编》)、“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鸡肋编》) 。
此外,在宋朝的义军领袖中,有一类人特别需要注意——这些人并非衣食无着、铤而走险的普通百姓,而是家境殷实、称霸一方的地主 。
宋朝名臣欧阳修曾经在所著《原弊》一文中描述了宋朝地主的情况:“井田既坏,而兼并乃兴 。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 。而在宋朝时人笔记《东轩笔录》中也曾记载过汜县一个李氏庄园的情况:“方圆十里,河贯其中......有佃户百家”,可见宋朝时地主豪强的势力之大 。
宋江为何执意招安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文章插图
水泊梁山中,卢俊义、宋江、柴荣等人都是身家豪富的地主
这些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主动结交所谓“豪侠”、“好汉”等身负武艺之人,同时,也免不了召纳、庇护一些触犯刑律的逃犯 。通过这些人,地主们建立起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并使自己成为了地方上的权威人物 。
然而,在宋朝律令中,对于藏匿犯人的惩罚是相当严重的:
宋江为何执意招安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文章插图


因此,这些地主的行为一旦东窗事发,往往铤而走险、落草为寇,成为了名义上的“义军” 。
但是,这些地主本身便属于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原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生活条件,长期与朝廷作对绝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们“起事”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与官府讨价还价,而他们手中的“义军”,则成为自己获取赦免,甚至加官进爵的最好筹码 。
综上所述,正是在统治者与“义军”的双重推动百思特网之下,宋朝的招安行为才如此盛行,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个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