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下雨天也少有蜻蜓了? 雨中蜻蜓( 二 )

更糟糕的是 , 蜻蜓有很强的领地意识 , 它们总是在游山玩水后回到同一个地方定居 。
蜻蜓经常在认为黑色墓碑好的时候回到石碑上 。2007年 , 专注于偏振光研究的匈牙利生物学家GBOR·霍瓦特记录了蜻蜓对黑色墓碑的痴迷 。后来 , 生物学家不得不发明一个术语来描述生物对黑色和光滑物体的迷恋——两极吸引效应 。
如果要说蜻蜓笨 , 那真的不是 。人们努力工作了数亿年 。
蜻蜓出现在3.2亿年前的石炭纪 , 比人类历史长80倍 。当时地球上有很多巨型节肢动物 , 蜻蜓祖先的翼展达到了70厘米 。
位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神经虫monyi标本 , 是3亿年前的巨型昆虫 , 与现代蜻蜓有亲缘关系 。图片:维基百科
也就是说 , 在恐龙出现之前 , 蜻蜓已经存在了1亿年 , 没有大家伙见过 。而且根据化石来看 , 蜻蜓的外形几亿年来都没有改变 , 它们的身体在人类出现之前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设计 。
但是这种设计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并不奏效 。这种没有办法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 原本成功的生存策略变成杀人工具的情况 , 叫做进化陷阱 。
虽然我们不确定人工偏振光是否能让一个物种灭绝 , 但在2006年发表在《生态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 , 蒙大拿大学的生物学家布鲁斯·罗伯逊(Bruce A. Robertson)和理查德·l·休顿(Richard L .)指出 , 水平偏振光对水生动物的吸引力是最具信息性和最强大的生态陷阱 。因此 , 近10年来 , 偏振光污染已成为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既然偏振光是水生昆虫的杀手 , 那它能用来灭蚊吗?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 , 虽然大多数在水中产卵的昆虫都依赖于水平偏振光 , 但花蚊埃及伊蚊是唯一的(发痒的)例外 。蚊子会利用气味、水汽等线索寻找“产生”的地方 , 所以偏振光对它们用处不大 。
小蜻蜓疯狂沉迷于发出偏振光的黑色滑溜的神器 。他们不能自拔绝非偶然 。两足兽不也是这样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