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数字时代,家长作为“移民”如何教养“土生土长”的娃?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 ,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觉得这一代家长特别难?” 上海市网络举报宣传月“进企业”现场 , 心理医生王怡蕊抛出的提问引发了在座家长的共鸣 。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 , 如今的未成年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成为了家长头疼的话题 , 王怡蕊接着说道:“实际上 , 家长才是后进入这个数字世界的移民 , 却要教养一群土生土长在数字时代的孩子 , 特别难 。 ”
9月16日 , 上海市网络举报宣传月系列活动走进小红书 , 邀请师生、家长、博主共同探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

网络|在数字时代,家长作为“移民”如何教养“土生土长”的娃?
文章图片

活动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提供
数字土著也是“数字稚儿” , 不能纯粹放养
“我们上网基本都查阅学习资料 。 ”参与活动的徐汇区向阳小学学生说 。 诚然 , 互联网给这一代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但也充满诱惑 。
活动现场 , 人文教育博主“Kyle脚步不停”提到了“数字鸿沟” 。 他说 , 如今所说的数字鸿沟可以分为三类 , 分别是接入、技能和应用 。 “我想 , 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面对的都是第三道数字鸿沟 , 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服务好孩子的学习、成长和生活 。 ”
王怡蕊同样认为 , 数字土著也是“数字稚儿” , 孩子需要引导 , 不能纯粹放养 。
那么对于家长而言 , 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在数字时代,家长作为“移民”如何教养“土生土长”的娃?】王怡蕊认为 , 家长不要抱着抓孩子错处的心理 , 在限制孩子使用网络时 , 要先亲身尝试一下 , 言行合一、以身作则 。 并且 , 家长对孩子的信任要分阶段、分时期 , 逐级放手 。
王怡蕊分享了一个“不要每天玩一点”的心理秘笈 。 “创造性的活动需要高频 , 比如建立新习惯 , 哪怕孩子每天只做一刻钟、半小时 。 而消费性的活动则需要低频 , 哪怕是周末一口气玩几个小时 , 也要避免依赖性 。 ”
“说到底 , 网络是工具 , 好不好在于我们 , 要把重心放在‘利用网络’上 。 ”王怡蕊说 。

网络|在数字时代,家长作为“移民”如何教养“土生土长”的娃?
文章图片

活动现场 。
搭建沟通平台 , 各方共同守护
《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试行版)》于9月6日发布后 , 上海互联网企业纷纷响应 , 用科技反制科技 。 “小红书”App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 , 也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出承诺 。
“小红书”App公共事务部总经理熊键介绍 , 根据《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试行版)》 , “小红书”App优化升级了青少年模式 。
例如 , 针对“青少年模式”开启后卸载重装和后台退出进程再进入的情况 , 均默认为“青少年模式” 。 在“青少年模式”下 , 用户无法进入商城消费、私信聊天以及发布笔记内容 , 禁用“直播”“关注”“搜索”“评论”“分享”“发布”“收藏”等功能 。 内容方面 , 平台加大青少年用户专属内容池建设 , 丰富优质内容供给 , 满足青少年用户的体验需求 。
“进企业”是今年上海市网络举报宣传月活动的创新之举 。 上海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社会各方努力 , 于是今年首次增加了进企业、进社区的互动形式 。
“现在很多家长和未成年人只是用到互联网产品 , 对其内部运营和管理模式并没有直观的感受 。 我们搭建这样一个沟通平台 , 邀请他们到互联网企业来看看企业文化、对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做法 , 和博主交流对话 , 希望各方可以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彼此增进了解、达成共识 。 ”上述负责人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