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者|【深化省校合作 共促高质量发展】近者悦 远者来——忻州市以“12大基地”建设撬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二 )


芦芽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梁海宏告诉采访人员,孩子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维度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层圈和粉丝群,传播力、影响力不可小觑。
在走出去、请回来的同时,送出去、学回来的“双向互动”也在进行,宁武县的融媒体中心与传媒大学有了合作意向。而在忻州市,他们则把所有紧缺人才列出定向培训清单,瞄准高校所需要的保安、保姆、保洁等岗位,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全省构建“12大基地”的大格局中,忻州市不断创新人才生态,以开放的理念、科学的机制、良好的环境聚才,组建人才服务联盟、成立全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络中心、建设市级人才公寓……
古人云,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者愈匮。深化市校合作,忻州市以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正催生一系列令人欣喜的“磁场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与忻州市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在人才交流、教育培训、智慧交通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北京交通大学在忻州市建立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忻州智慧交通绘就了蓝图;
……
从画龙点睛到落地开花,再到“草灌乔”创新生态形成
出一趟远门,让五台县结识了新朋友。6月26日,在东北师范大学,热情的校友向五台县省校合作工作同志推荐了袜子产业。一想到县里的扶贫车间“等米下锅”,他们热情陡增,双方洽谈后很快签订合作协议。返回后,县里跟进投资500万元,在东雷乡改扩建标准化厂房,一个项目就这样“神速”落地。
重庆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潘复生院士,拥有铝镁合金材料研究的“秘密武器”。五台县为县里企业云海镁业搭桥铺路,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丛蒙山彩云缭绕,穿过宽敞笔直的牧马河大街,还未进入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远远地就能看到13米高、上万平方米的瓦灰色标准化厂房。
“这其中1000平方米是高新技术博士团创新服务基地的中试车间,精心为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彦峰团队精心准备的。”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兰冰表示,他们将“全方位、全流程、全天候”跟踪项目建设,做好“护产士、全职保姆”。
出生在定襄县的韩彦峰,一直关注着有“中国锻造之乡”美誉的家乡,在重庆大学,他所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定襄的产业发展很贴合。“我们会利用服务基地,发挥超高精密加工、智能制造、智能化等高新技术方面优势,通过‘集中式’服务模式,提升定襄锻造行业的技术革新能力,开拓‘高’‘精’‘尖’等市场紧缺产品,提高定襄法兰附加值。我会把所学奉献给这片热土。”
创新驱动引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而人才既是支点又是支撑。忻州市以舍得姿态,放开视野、放下身段、放手一搏,先后出台《忻州市深化省校合作实施方案》《忻州市深化省校合作基地建设项目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忻州市深化省校合作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用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强化政策供给,激活一池春水。拿出专项经费作为撬动资金,支持省校合作项目落地;对高校的科研平台延伸、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等加大支持力度,予以奖励。提供岗位,让引进人才“有位”更“有为”……
从市校合作的“画龙点睛”到引进人才的“落地开花”,从摇动橄榄枝到收获一片林带,忻州市正在形成“草灌乔”创新生态,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技术、项目向忻州集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