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哪里苟利于民不必法古意思)
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是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哪里苟利于民不必法古意思)】
文章图片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文章图片
《淮南子·汜论训》原文节选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 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文章图片
译文
鲁昭公对抚养自己的慈母十分敬爱,她去世以后,为她服丧一年,所以就有了为慈母守孝的规定。阳侯看中了蓼侯夫人的美貌,在宴飨时杀死了蓼侯,抢走了他的夫人,因此就有了大飨时废除夫人执豆的礼仪。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末世出色的政绩,也要让它显明。可见礼乐的规定是没有常规的。因此圣人制定礼乐,而不被礼乐所制约。治国有常则,而以利于人民为根本;刑赏教化有法规,而政令通行才是最大的要求。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就不必依循旧章。夏、商的衰微,是因为不变法而灭亡的;禹、汤、武王三代的兴起,是不相互因袭而称王的。因此圣人执政法律和时代一起变动,礼制与习俗一起变化。衣服器械,各自方便他们的使用;法令制度,各自依照他们的适宜情况而制定。因此改变古制无可非议,而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
推荐阅读
- 高考|只有毕业后才懂,公立大专于民办二本的差异,不仅是学费的差距
- 博士研究生|不必以异样眼光看待研究生被清退
- 博士|不必以异样眼光看待研究生被清退
- 大部分|专业鄙视链存在误区,不必太在意自己的位置
- 北京市中学|名师免费“开小灶”!不必再吃校外“辅导餐”了
- 考试|一二年级没有纸笔的“乐考”,一样可测出学生成绩,家长不必担心
- 学生|一二年级没有纸笔的“乐考”,一样可测出学生成绩,家长不必担心
- 女儿|一位妈妈在家长会上的演讲火了:人生很长,不必慌张;你未长大,我要担当
- 高校|满足下面五个条件,不必硬拼高考分数,也有机会被哈工大录取!
- 岸田文雄|迫于民意 日本允许奥密克戎密接者参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