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一家三代是校友,命中注定的缘分!孙辈读大学与父辈的时代有什么不同?( 二 )


吴雨晴和姥爷艾时济合影
三代人,65载
从电力系,到电力工程系
再到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吴雨晴一家成为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专业飞速发展的见证人
三代人|一家三代是校友,命中注定的缘分!孙辈读大学与父辈的时代有什么不同?
文章插图
1960年,电机系教师为学生上课。
1956年,在郑州电校就读的姥爷艾时济因成绩优异,被选拔保送至华工电力系发配电专业。老人家曾在路过华科青年园时,指着一片树林对孩子们说,那是他们当年栽下的。如今,小树苗已成参天大树,华中科技大学更被称为“森林大学”。
三代人|一家三代是校友,命中注定的缘分!孙辈读大学与父辈的时代有什么不同?
文章插图
1988年,华中工学院正式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改称电力工程系,不仅办学规模扩大,还成为国内的前沿科研阵地。两年后,17岁的吴雨晴妈妈艾女士,成为该专业的一名新生。
1961年后,大学毕业的艾时济被分配至湖北省电力厅中心调度所,工作稳定。之后不久,湖北十堰开始筹建汽车城。年轻的他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从武汉调往十堰,支援建设汽车城,一直生活至今。
“在父亲身上,我看到华中大人严谨求实的气质。他们心怀国家,为祖国发展奉献青春,不求回报,只顾埋头做事。我非常敬佩我的父亲。这也是我毫不犹豫沿着父亲的道路,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原因。” 艾女士说。
毕业后,艾女士工作中同样低调踏实,严谨认真。她也常常教育女儿,要踏踏实实,努力勤奋。
心怀祖国、踏实勤恳的家风也影响着吴雨晴。吴雨晴说:“我常听父辈提起,华中科技大学的学风和校风多么好,华中科技大学电气更是A类的优势学科,从小就心生向往,现在也算是圆梦了。”
三代人身上
历时几十载的校园情、家国情
得到了最好的传承
你也和父母是校友吗?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唐闻佳
来源:综合上海大学、长江日报、华中科技大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