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人才培养|国际青年学者在南昌大学碰撞智慧火花
10月13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期活动——国际青年学者前沿思辩会(以下简称“思辩会”)在南昌大学举行。思辩会上,专家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推动原始创新等问题展开探讨,吸引广大优秀青年学生投身基础研究。
文章插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在致辞中表示,基础学科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先导和后盾。他表示,基础科学研究一是要“有敢想的劲头”。基础科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现有理论的突破之上的。基础学科的师生要敢于超越权威,敢于超越前辈,敢于超越自己,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中砥砺成长。二是要“有会讲的能力”。基础学科的师生既承担着研究的重任,也承载着通过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使命。三是要“有思辩的意识”。“真理越辩越明”。这种“思辩”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狡辩”,也不是要做争强好胜的“杠精”,而是主动质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科学推理、勤于辨析、准确概括,是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
“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江西省高等教育追赶超越的重要机遇,也是向世界奏响江西高质量发展乐章的重要平台。”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江华在致辞中说道。
今年恰逢南昌大学办学100周年,副校长刘耀彬表示,面向新的百年,南昌大学将以“扎根赣鄱大地,努力建设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积极落实“人才强校、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三大战略,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高度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逐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长征作题为“浅谈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报告,他从玻璃与陶瓷——东西方文明的材料选择的差异出发,对物质科学世界、现代科学、科学理论、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之间的关联进行了阐述,并解释了为何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以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
重庆大学教授周小元围绕“志当存高远,脚应踏实地——浅谈青年同学的科研兴趣培养”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历程与感触。她建议同学们不要被自身的学历背景、研究领域所束缚,勇敢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积极的心态挑战新的研究课题。
据了解,思辩会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期间举行,旨在吸引志存高远的青年开拓创新、探求真理,促进各国青年为世界发展贡献活力与创意,以独特视角为构建拔尖人才培养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贡献智慧。
【拔尖人才培养|国际青年学者在南昌大学碰撞智慧火花】(中国日报江西采访人员站采访人员 王健)
推荐阅读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
- 师资|青岛海大剑桥国际学校怎么样,真实情况和网上的好口碑相符吗?
- 澳大利亚将暂时取消背包客与国际留学生签证申请费用
- 留学生|郑州大学尚有9182名学生、162名国际留学生未离校
- 布局|北京新布局26所国际学校,加速教育对外开放
- 中文教育|国际中文在线教育公司LingoAce 入选GSV EdTech 150强全球榜单
- 国际性|重庆八中学生斩获多项世界级奖项
- 国际化|长安大学获批首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 Omar|国际顶级化学家奥马尔·亚吉受聘清华大学,曾多次获诺奖提名
- 教育|多国出招助未成年人摆脱网瘾(国际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