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与“煮”为什么联系紧密
“者”,其实可看作是原始的“煮”字,只是后来“者”被更多地当成语气助词,原始意义失去后,为了突出“煮”的功能,而重新在“者”下加了把“火”,即“灬”,这在炼丹家眼里叫“人法地”;与此同时,“暑”字也被创造出来,上面加个“太阳”,即“日”字头,炼丹家称为“地法天” 。炼丹家的说法过于深奥,但一般人都明白,如此加了“日”头后的“者”,即“暑”字,高温程度明显更强烈了:下面用火煮,头上还有太阳晒着,这种季节只能是“暑天” 。这样,“暑”与“煮”在“者”的联系下,也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文字学关系 。东汉刘熙《释名·释天》对这两个字理论上的阐释是:“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现代人戏称暑天是桑拿天,还真挺符合刘熙的阐释——浑身冒汗,犹如水煮 。
如果高温节气直接用“热”字来定名,易“暑”为“热”,岂不表达得更清楚?非也 。暑天并不仅仅是热,因为流汗多,雷雨多,空气中有很强的黏湿感,“暑”字的原始含义里便有这感觉,而“热”字里没有,《释名·释天》的解释是:“热,爇也;如火所烧爇也 。”
【夏至已至后面一句应该是什么 夏至的至是结束的意思吗】清朝文字学家段玉裁对“热”字不能代替“暑”字说得更清楚,他在《说文解字注》中称:“暑与热,浑言则一,故许以热训暑;析言则二……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 。”
“伏”字在暑天起什么作用
对于“小暑”节气,古人还有特别的说法 。明陈三谟《岁序总考全集·一年二十四节气详解》“小暑六月节”条称:“小,微也,是月极热,月初犹小,故谓之小暑 。”另有一种解释则是,小暑为初伏夏气,虽然已是炎热的暑天,但还不是那么强大,还有点微小,所以称是“小暑” 。陈三谟这种观点其实是袭用汉朝人的说法,汉郑玄《礼记正义》疏称:“谓之小暑大暑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小大,月初为小,月半为大 。”
古人之所以将一年中的极热天称“暑”,同时又找出了一个“伏”与之搭伴,除了文化含义外,另一重要目的是出于修身养性的考虑 。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因为暑天气温太高,正常也是“无病三分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这种不利古人称为“伤”,清雷丰《时病论·夏伤于暑大意》称:“夏伤于暑者,谓季夏、小暑、大暑之令,伤于暑也 。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 。”暑天人身体最容易受到邪热之气的侵犯,从而患上各种暑病:“夫暑邪袭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 。”
古人如何应付“暑”带来的不利影响?“伏”字之意义和作用,恰好表现出了古人用字的智慧 。古人认为,逢庚的伏日是暑天最不吉祥的日子,伏日里会有厉鬼出来横行,为了避厉鬼,免灾祸,保平安,最好的办法是在家里,哪儿也不去,闭门修身养性——这正是伏日得名的关键所在 。
伏日真有所谓“厉鬼”吗?显然不会有,这不过是古人的一个良苦用心,通过迷信手段,设想出一个恶魔,令人敬畏,意在规劝大家暑天应注意身心健康,多静养,不要过分消耗体能 。故明李一楫《月令采奇》诗称:“平生三伏日,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
推荐阅读
- 7月16日至17日滁州开展区域核酸检测通告
- 附采样点 7月16日至17日花山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通告
- 7月16日至17日濉溪县开展区域核酸检测通告
- 7月15日至17日田家庵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通告
- a2至初奶粉怎么冲泡 a2至初奶粉如何冲泡
- 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又称 大运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又称
- 微信已读功能在哪
- 怎么换表带 如何自已更换手表带
- 6月13日至19日北京石景山区文化中心线上活动汇总
- 6月18日至19日周末北京升旗降旗时间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