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为什么有人做了一辈子教师还是教不好书?知识加速迭代,教师知识结构如何“上新”?

编者按: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多年从事教育研究,其间到中学做了4年高中校长。他最大的感触是:过去研究教育学时,总觉得中小学实践跟不上教育学理论,才会有教育领域的诸多“不完美”;到高中做校长后,又常听到其他校长同行抱怨,一线教师跟不上学校的办学理念,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结束挂职、回到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后,周彬开始思考,作为一所培养教师的学校,大学究竟能为教师提供什么,让他们能跟上学校和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到中小学担任学科老师后,谁来负责更新他们的学科知识?如果教师教育学科不能为“未来教师”提供学科知识的更新,这样的教师教育还有多大的价值?
更令他感到困扰的是,教师教育过去长期引领基础教育发展,但时至今天,很多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已经远远跑在教师教育改革的前面了。为未来的基础教育培养称职的老师,师范院校应该怎么做?
知识|为什么有人做了一辈子教师还是教不好书?知识加速迭代,教师知识结构如何“上新”?
文章插图
学校教育与其他行业最大的差别在于,不管教学设施有多先进,教育资源有多丰富,都需要通过教师专业化的教学实施行动,才能够发挥应有的教学效益。因此,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本身就是学校最核心的教学资源,同时又决定着学校其它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教育的发展程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我们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并推动科技现代化的人才,改变国家在科技革命中被“卡脖子”的现象。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对未来人才的新需求,都需要通过师资队伍现代化来落实。因此,面向未来的教师培养必须考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并且将之置于推动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格局中来加以考虑。
在漫长教学生涯中,谁来为教师更新知识?
我一直困惑于一件事:不管教师承担着多么重大的使命,教授学科知识始终是最基本的任务。可是,有的教师已经从大学毕业十年甚至二三十年了,在漫长的教学生涯里,他们自己的学科知识是否得到了更新呢?尤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每一个学科都在“量的积累”和“质的更新”上出现极大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已经融入到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之中,并进入到中小学的学科课堂中呢?
我们曾经访谈过很多优秀教师,发现他们在参加工作后的10年、20年或者30年间不断更新自己学科知识的人数非常少。而那些学科名师则认为,自己学科知识的更新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保持阅读学科教育方面的期刊,从而让自己保持对学科知识更新的敏感度;二是通过与同事间的交流,来深化自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至少让自己的学科知识满足同时代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三是通过与学生间的互动,让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能够与学生所处时代保持同步。
但名师们给出的答案,更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担忧。
不难发现,即使是学科名师,他们在学科知识上的更新也主要通过非正式学习实现的,正式的学科知识学习与更新系统尚未建立起来。此外,还有大量并非学科名师的普通教师,他们如果没有养成阅读学科教育期刊的习惯,与同事间学术交流不够通畅,向学生学习的心态或者路径不够成熟,那么这个群体的教师可能还没有退休,学科知识就已经呈现“早已退休”的状态。
一线教师都知道,学科知识越深奥,为了让学生学懂弄通,老师需要调动的教育知识也越丰富。也就是说,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为什么小学老师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方面,往往比中学老师做得好,因为小学的学科知识相对简单,教师来运用教育知识丰富课堂的空间也更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