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川|北大附中前校长康健:做教育,最终要“沉到草根处,走向最边缘”( 二 )


当时我迟疑了一下 , 我说同意 , 我的条件是如果大家都愿意这样做 , 我愿意率先 , 但是如果我率先了 , 别人都不做 , 你知道这种情况是挺可怕的 。
“学校这些年浪费学生太多了”
马国川:您那会儿在北大附中的时候 , 实际上也做了不少创新、改革 。
康健:到现在为止 , 我认为我们当时的方向是对的 , 比如我们夏天的时候3:30放学 , 到了冬天的时候3点就放学 。
我当时觉得只是一个时间的分配问题 , 但实际上涉及到教育上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 什么?我在英国到伊顿公学 , 很有名的贵族学校 ,Tony Little校长 , 我在他那“卧底” , 在他那待了一天 , 他跟我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半天上课 , 我说你这相当于北京重点中的重点 , 你这上半天课 , 你那半天呢?给我说俩(词) , 运动和自由 。
他说 ,如果一个人连独立自由的时间都不知道怎么支配 , 不知道它的价值 , 那么他们将来能干什么?
马国川:讲得非常好 , 发人深省 。
康健:他说的第二点 , 他说你想让孩子成才吗? 成才的孩子没有“齐步走” , 只有给他时间 , 就是最大的发展空间 , 真正的好孩子都是在Free当中成长 。
Tony Little还说过一句话 , 自由有多大天才就有多大 。 所有天才都是充分的自由 , 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他才能得到发展 , 没有像我们天天这种批量划一地训练 , 天才不可能这样造 。
马国川:其实在您眼里没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分 。
康健:学校这些年浪费学生太多了 , 我们只是从教育者、办学者的角度决定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分配 , 我们很少从孩子们的自主性 , 从孩子们的成长需求上去考虑 。
“偷听”北大附中的学生
康健:当时北大附中想做一个专题片 , 一帮学生干部来找我 , 递我一本杂志来征求我的意见 , 我一看 , 那个杂志叫《偷听北大附中》 , 问校长你能接受吗?我能想到附中学生那种思想的发散性 。 他说其实我们是希望知道附中真正的东西 , 所以我们用了“偷听”两个字 , 就是用他们自己独有的角度发现附中的东西 。
他说:“你看看第一栏 , 写的什么?”“我问小康答” , “您不介意我们叫您小康” ,杂志上每一栏都有他们提个问题让我回答 。
所以当时他们知道了以后 , 说“校长我们真正的意图不是给您卖杂志 , 你们编这个学校的专题片能不能交给我们 。 ”我心想这多复杂呀 , 也挺麻烦的 , 那时候分级嘛 , 叫广播级 。 一般你不是广播级上不了电视台 。 后来我说 , 那你们行吗?“我们讨论了 , 没问题 。 ”这就是校长和学生的默契 , 你们要敢接我就敢交 , 当时非常简单 。 我也不知道 , 我也不问 , 他们都在那鼓捣那个 。 最后拿出来的是一个广播级的专题片 。 那做得真的非常精彩 。 你说他也不是学这个的 , 可是这个学生 一旦喜欢上 , 他们就做得非常专业 。
我就在想 , 如果你给他更多的时间呢?高中生真的 , 我们太耽误他们时间了 , 本来这个年龄他们可以做很多的事 , 他们的智力 , 他们的经历 , 他们的兴趣 , 我们学校都跟不上孩子的成长 , 可是我们还要把他们摁在那儿 。
“我欠着乡村教育一笔债”
马国川:康校长 , 我不知道你当初是基于什么原因开始关注这样的(群体) , 您说的“沉到草根去” , 关注最基层 , 什么契机让你开始关注?
康健:在北京我可以过很好的日子 , 这是肯定的 , 无论是生活和教育 , 所以是选择之一 。 当时退休的时候 , 北大教育学院给我开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欢送会 。 大家就分享了一些对教育的理解 , 包括对大学的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