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复读12年,只为上清华?

考上|复读12年,只为上清华?
考上|复读12年,只为上清华?
文章插图
日前,一篇题为《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文章在网上被舆论关注:唐尚珺是一位出生于广西农村的80后,从2009年开始踏上高考之路。此后十二年间,他一直在为自己的清华梦而努力。第一次高考时,他考了372分,只能上一所三本学校。显然,这距离他的梦想太过遥远。于是,当同龄人陆续步入大学生活,继而毕业求职、结婚生子时,他的人生还在高考这个环节“打转”。复读十二年的岁月,既是艰苦的,也是不被外人理解的。
从新闻报道来看,唐尚珺对于考清华的态度,其实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早期,他纯粹为了实现清华梦。后来,他还意识到复读可以成为赚钱的“机会”。他曾听说,“有个640多分的复读生向校董提出要20多万奖励,学校应允了,两年后,那人考上清华,奖了60万”。对此,他表示十分羡慕:“能上想去的学校,又能挣到钱,那肯定划算啦。”
随着复读时间的拉长,唐尚珺的高考成绩确实在提升,曾经考上过广西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但是,即便复读时间超过十年,对高考的“领悟”能力变强,他还是未能如愿考上清华大学。而且,当他的成绩达到名校录取水准后,就发现想实现更高的突破会变得更加困难。至此,他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就可以的”。但时至今日,最宝贵的青春时光已经流逝大半,他陷入了给自己设立的执念与思维圈套中。
我们当然要尊重有梦想的青年,尤其是像唐尚珺这样出身寒门的有志青年,更应该得到外界的关注与鼓舞。但是,人生的时间与机遇都是有限的,有毅力虽然是好事,但执念太深也可能会伤害自己。对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唐尚珺对待清华梦过于“执着”的态度,并不可取,也不值得模仿。
对于唐尚珺的人生选择,外人很难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倒是可以从他的心理认知中发现一些问题。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唐尚珺的原生环境并不优越。他出生于物质与文化资源都十分匮乏的山村,也由此形成了“考上名校才能出人头地”的执念。
对生活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地区、缺乏合理指导的寒门学生而言,他们很难在人生初期获得科学的人生规划指导。因此,他们对大学尤其是名校的认识是往往模糊的,也容易产生极端化的结果:要么过早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放弃学业;要么像唐尚珺一样极度渴望考进顶级名校,但一旦不能实现,又会陷入精神迷茫与困境中。
人在面对挫折时,容易生成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让自己始终不离开自尊心与思维方式的“舒适区”,成为一些人的选择。虽然大多数人不会像唐尚珺一样真的复读多年,但面对曾经的挫折还是会有心结。如果不能合理面对这些心结,使其长期堆积在心里,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所危害。
未来,希望唐尚珺能尽快回归正常的人生轨迹。人生十分漫长,在任何领域取得成绩都是有价值的,都会赢得喝彩。对于自己的执念与心结,不妨学会自我反思和省察,从昔日的挫败阴影中挣脱出来。如此,才能拥有更加健康与精彩的人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