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花百万留学,回国月薪八千:挤在合租房北漂的他们,自嘲为「海归废物」( 三 )


海归|花百万留学,回国月薪八千:挤在合租房北漂的他们,自嘲为「海归废物」
文章图片
莉莉所在的广告行业的设计岗位就是如此 。
在回国找工作时,莉莉发现很多公司并不需要海归硕士的资历 。这层光环,反而会给招聘方造成压力 。另外,留学归来的学生,大多年龄比本科应届生大 。很多公司愿意选择更年轻、性价比更高的国内毕业生 。
在莉莉的父母看来,女儿是出国“镀过金”的,理应有更好的岗位 。但实际上,海归的标签非但没有带来就业优势,反而在这种错位中变得尴尬 。
来自成都的王珊对此也感同身受,同为海归,她被卡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窘迫中 。王珊是一所QS排名前100的美国高校管理学毕业生,她原先一心想进国内的大厂当管培生 。但因为没有任何大厂的实习经验,她的简历往往卡在筛选的第一关 。
无奈之下,她只好面试最基础的岗位——被家人认为是“有双眼睛就能干”的审核员 。连身边的朋友都忍不住问她:“你是来体验生活的吧?”
审核员的面试在线上进行 。当王珊顶着一头染白的头发和纹身出现在线上面试的摄像头前时,她敏感地捕捉到面试官脸上闪过的犹疑 。很快,对方脸上的表情切换为礼貌性的微笑,草草地问了几个问题 。面试还没结束,王珊就猜到自己又挂了 。
也许是美国留学生的形象,让人觉得爱玩、不靠谱 。王珊这样分析自己,但最主要的,还是海归硕士的学历,远远高于这个岗位“大专以上”的需求 。没有hr会认为,这是个有耐心留下来的应聘者 。
王珊留在国内的朋友,有的早在寒暑假期间,就攒够了网易云、阿里巴巴、快手等多个大厂的实习经验 。有的甚至倒贴钱,也要进大厂去实习 。只有王珊在美留学七年,远离了国内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路径 。
BOSS直聘研究院告诉《豹变》,普通海外高校的留学生,如果缺乏亮眼的成绩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单凭留学生身份,可能比不过国内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 。对国内市场和行业现状的不熟悉,求职缺乏目标性,这也是留学生的一大劣势 。
迷茫与目标的缺失,并不仅仅是回国暂时的水土不服,这似乎是这个海归精英群体的集体性的“症结” 。
在反思精英教育的著作《优秀的绵羊》之中,威廉·德雷谢维奇形容今天接受精英教育的年轻人们:
当前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富有天分,而且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又极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
莉莉也有过这种体验 。出身中产家庭,学习艺术与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衣食无忧,就业全凭自己喜欢的那类人 。
“这是一个更可笑的故事 。”莉莉说,高考结束后,她其实对设计专业并不了解 。只是因为这个专业是当时学校最热门的、录取分数最高的 。“能上这个专业,才能证明自己很牛 。”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她带来“将来一定要有出息”的焦虑感,让她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 。
海归|花百万留学,回国月薪八千:挤在合租房北漂的他们,自嘲为「海归废物」
文章图片
刘梦发现,许多像她一样,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也会在这里经历一场重新洗牌 。有的人如鱼得水,有的人举步维艰,甚至还有的人辍学退出 。如果说,良好的家境出身是含着一把“金钥匙”,那么许多人就是在维系与失守之间徘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