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似箭的诗意 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 二 )


【译文及注释】
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 。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 。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 。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 。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 。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1、觑:细看 。指离别前两人眼中含泪空自对面相看 。
2、无因:没有法子 。
3、渚:水中小洲 。
【赏析】
上片开头两句,连用两个比喻 。情似游丝,喻情之牵惹:人如飞絮,喻人之飘泊也 。两句写出与情人分别时的特定心境 。游丝、飞絮,古代诗词中是常常联用的,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构成一对内涵相关的意象,并借以不露痕迹地点出了季节,交代了情事,其比喻之新颖,笔墨之经济,都显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才能 。
虽然如此,这两句毕竟还是属于总体上的概括、形容 。所以接着便用一个特写镜头给予具体的细致的刻画泪珠阁定空相觑 。两双满含着泪珠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彼此相觑 。句中的空字意味着两人的这种难舍、伤情,都是徒然无用的,无限惆怅、无限凄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两句把空字写足、写实 。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却无法系转去的兰舟,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 。借此,又将两人分别的地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 。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徊徨凄恻的伤别意绪 。
下片写离别之后心情 。过片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这是兰舟去后所见之景,正是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无数 。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与上文又略不相同了 。上片写伤别,下片写愁思,其间又能留下一些让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谓不断不粘、意绪相贯 。
句中的如今,连系下文来看,即指眼前日落黄昏的时刻 。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怎样度过 。词人并不迳把此意说出,而是先荡开说一句明朝,然后再说今宵:明朝如何过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
思量如何过这五个字的意思实为两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词笔巧妙地分属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 。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过,下句如何过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寻而知 。这种手法,诗论家谓之互体 。
本事诗·乌舍凌波肌似雪
苏曼殊 本事诗乌舍凌波肌似雪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赏析】
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 。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诗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 。作为对社会改良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他时而激昂,西装革履,慷慨陈辞,为革命而振臂高呼;时而颓唐,身披僧衣,逃身禅坛,在青灯黄卷中寻找精神的安慰 。这两首《本事诗》充分表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矛盾 。
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爱的日本歌伎百助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 。此处所选的之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 。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喻百助,说她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其肌肤又如雪似玉;亲持红叶索题诗是指百助对他诗才的爱戴和一片深情,此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也暗示了百助有向他求婚的经历 。然而,诗人已经出家为僧了,心中苦衷不能尽道,虽然钟情百助,也只好对这美妙动人的少女加以婉拒了 。诗的最后两句正透露出诗人的矛盾:泪本是有情之物,诗人偏把泪说成是无情;相逢是爱的开始,但却留下了恨的遗憾 。诗人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改未嫁为未剃,一方面说明他内心深处真爱百助,另一方面又蕴含了无限的无奈与哀婉 。
第二首诗则寄寓了诗人的凄凉身世以及对前程充满彷徨迷惘的孤独感 。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 。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 。何时归看浙江潮?既指箫声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亦可指他挂念着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则点出诗人自身的僧家身份,又暗含有诗人的凄楚身世 。踏过樱花第几桥!则道出了生命的伤感和人生似梦的感谓 。日本的樱花绚丽而短暂,诗人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亦是一断鸿飘零,不知归往何处 。苏曼殊以一种梦幻般的诗境表达了他于乡愁的惆怅和对生命的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