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奏响非遗三部曲谱 写文化育人新篇章
近年来 , 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 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 , 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 聚焦文化传承和创新 , 精心打造非遗和传统手工艺文化品牌 , 加强团队建设 , 培育工匠精神 , 赋能地方发展 , 在传承地方非遗文化和开展文化育人上取得显著成效 , 使传承非遗之美逐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打造品牌活动 奏响非遗文化传承前奏曲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秦皇岛 , 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0多项 , 有150多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 , 其中也不乏“昌黎地秧歌、孟姜女传说”等国家级非遗名录入选项目 。
一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独有精神面貌的活记忆 , “非遗传承”尤其应该在年轻人当中推广开来 , 学院多年来开展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魅力家乡——非遗进校园”就是传承非遗文化特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 通过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传承活动 , 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 吸收更多文化理念 , 更好的参与到文化传承的活动中去 , 有效推进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振兴 。
开发特色课程 奏响非遗文化育人主旋律
“哦哎来哈 , 嘿呦 , 哎呦来哈 , 哎嘿 , 嘿呦嘿 , 嘿嘿呀哈 。 ”这一段悠扬的旋律 , 是学院艺术系“非遗大师工作室”的王俊峰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北戴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戴河渔歌号子 。 过去 , 依海而生的北戴河渔民 , 唱起渔歌号子鼓劲、提神、助力;如今 , 北戴河渔歌号子再度在校园中唱响、传承、延续 。 学院秉承“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 结合职教特色 , 以产教融合平台为依托 , 聚焦地方非遗文化特点 , 以非遗传承大师为引领 , 聘请王俊峰、范锦绣非遗传承人 , 建设“北戴河渔歌号子·鼓浪摇”“抚宁太平鼓”非遗大师工作室 , 开发了具有山海文化地方特色的《鼓浪谣》《太平鼓》等非遗课程 , 搭建课程体系 , 深入开发课程 , 让教师和学生有本可依 。
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 , 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 使课程开发更有实践性 , 目前由传承人带领学院师生“走出去”到北戴河各地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活动 , 比如参演实景演出、现场音乐创作、音乐治疗、讲座等形式 , 既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 又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知晓、理解、运用、演绎和创作中 , 重拾优秀非遗文化的学习兴趣 , 加深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识 。
探索守正创新 奏响非遗产教融合合奏曲
近日 , 在北戴河新区召开的秦皇岛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 充分展示了秦皇岛旅游的厚重实力、蓬勃活力和无限魅力 , “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必将为秦皇岛全面实施新发展战略带来强劲推动力 。 在秦皇岛旅游产业由快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 , 文化产业特别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文化更加需要守正创新 。
学院不断深化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将非遗文化传承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 通过“项目为过程 , 多元化产品为成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 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提升 。
学院致力于培养符合行业标准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 培育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中华文明的弘扬者 , 全方位推进“三大课堂”非遗文化育人模式 , 将“技艺、文化、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 取得明显育人效果 。 第一课堂 , 以大师工作室为主要渠道 , 依托学院产教融合平台 , 实施“双元双创双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 让大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艺、研讨和交流 , 让非遗课堂教育与技能实训双向并行;第二课堂 , 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辅助载体 ,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软环境” ,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隐性课堂和文化力量的熏陶作用 , 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第三课堂 , 以线上教学、学术云资源为拓展平台 , 拓展非遗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渠道 , 为师生提供优秀非遗文化作品的传播空间 。
推荐阅读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文化|教育部支持106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传统|感受传统文化 喜迎新春佳节
- 考研|河北不得占用双休法定节假日开展文化课教学
- 文化|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养一盆水仙迎春来
- 民办非|浙江省发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需拿到审核意见书
- 山西|山西国家级“非遗”剧种首次进入戏曲高等教育
- 招生|渊回国学:儒家文化是垃圾?高中生随口一说?南怀瑾教育需要百年
- 招生|艺考文化课成绩占比提高 逐步推行省级统考全覆盖
- 侵权|艺考进行改革,文化课分数变得更重要,考生要认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