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锋|钱锋委员:以校企合作思维提升高校科普质量

以校企合作思维提升高校科普质量
文|钱锋
01
加强高校科学类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 , 高校教师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 , 他们在专业教学和科研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 , 科学类通识课程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 但因为这些工作对他们的职业晋升价值甚微 , 从而影响了高校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 为此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 , 在国家层面统一设置高校科学类通识教育教师资格考核机制 。 建议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制度 , 明确科学类通识教育的目标 , 培养教学技巧 ,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 建立科学类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奖励考核机制 , 调动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是 , 建立高校教师科普教育专项激励评估机制 。 建议针对高校教师设立科普工作成果奖 , 并将高校教师在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承方面的付出和成果作为职业晋升或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 鼓励更多高校教师加入科普教育的工作中来 。三是 , 加大经费投入 , 鼓励并支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自上而下的科普活动 。 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大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的经费投入 , 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与科技期刊、科学网站、学术委员会合作开设专门的科普教学课程 , 形成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承的闭环 , 使崇尚科学、传承科学和利用科学的风气在高校中兴起 , 形成全民爱科学、追科学的社会风尚 。

钱锋|钱锋委员:以校企合作思维提升高校科普质量
文章图片

02
以校企合作推进高校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
高校教师在授课中往往缺少新兴技术真实使用的案例和应用 , 学校急需对传统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 同时 , 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匹配 , 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 为此建议 , 引入校企合作模式 , 将新技术和应用实践融合到课程中 , 以此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 。一是 , 利用各高校面向全校所有师生的公共平台主导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 , 解决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固化的难题 。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 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跨学科的科学类通识课程 。 如:某高校引入企业的创新实践课 , 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向在学校通过公开课、选修课、工程实践课等多类型方式 , 覆盖到全校学生 , 使跨学科学习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氛围 。二是 , 以创新实践课为抓手 , 通过校企合作解决高校科学教育和科普教学缺乏企业案例的痛点 。 建议校企双方联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以案例式教学法为参考 , 以真实项目为主线 , 串联新兴技术的各个知识点 , 以实践(案例、项目等)为主 , 弥补高校应用不足的短板 , 在教学内容上 , 以“理论+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三是 , 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牵引 , 调动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 该项目是由教育部发起、由企业提供命题和经费、由高校教师申报并建设的国家级教改课题 , 对高校的新工科建设、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有价值 , 因此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关注 。 建议鼓励高校教师积极申报参与该项目 , 并鼓励教师在项目中开设有关科学教育的通识课程作为研究成果 。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钱锋|钱锋委员:以校企合作思维提升高校科普质量
文章图片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可联系删除)
责编:张惠娟
制作:梁箬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