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他15岁考上大学,回国后破格晋升教授,为研究提供关键技术长


考研|他15岁考上大学,回国后破格晋升教授,为研究提供关键技术长

文章图片


考研|他15岁考上大学,回国后破格晋升教授,为研究提供关键技术长

文章图片


考研|他15岁考上大学,回国后破格晋升教授,为研究提供关键技术长

文章图片


为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 , 打造中国西部种业高地 , 今年6月初 , 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暨1200头共享公猪站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顺利开工 , 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 1200头共享公猪站由四川川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川繁猪董事长李学伟对此表示:“公猪站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设施设备 , 如全自动智能环控系统、智能空调系统、猪舍除臭系统、空气过滤等 , 确保舍内空气质量好、水质好、动物福利好 。 ”

李学伟 ,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 农业部全国种猪遗传评估特聘专家、四川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教学名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行业科学家、中国加拿大瘦肉型猪国际合作项目遗传育种技术负责人 。 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与产业化方面的研究 。 截至2020年4月 , 发表论文200余篇 , 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 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0 。
年少高考 , 一心寻遍知识殿堂
“我从来没有想过会从事养猪事业 , 但是人生就是这么美好而奇妙 。 ”1978年 , 年仅15岁正读高一的李学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当年高考 , 成功被学校前身四川农学院的畜牧专业录取 。 随后 , 他了解到学校的畜牧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 并且可以招录研究生 , 这也坚定了他来校深造的决心 。 也是从那时起 , 李学伟就立下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目标 , 从此便与川农大结下了数十年的情缘 。

1982年 , 学校恰好有一个留校名额 , 在全校90多个毕业生的情况下 , 这一名额被留给了品学兼优的李学伟 , 并且让他师从肖永祚老师继续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 因此 , 李学伟对学校抱有知遇之恩和感激之情 , 而这也是他后来留学海外 , 却始终心系故土 , 坚持将养猪事业传承下去的内在动力 。
学成归国 , 全心发展养猪事业
1984年 , 年仅21岁的李学伟被派往德国哥根廷大学攻读动物遗传育种科学博士学位 , 成为第一批留学生中最年轻的出国人员 。 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 , 他又于1993年和1994年两度前往加拿大奎尔夫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 “正是国外的留学生活 , 让我看到了国内外的巨大差距 , 也更加坚定了学成归来后 , 报效国家和学校的信心和决心 。 ”

1995年 , 李学伟被加拿大国际发展署聘为“中国加拿大瘦肉型猪国际合作项目”的遗传育种技术负责人 , 他运用对方的先进仪器设备 , 做出了加拿大方面没能做出的遗传参数 , 并在国际上沿用至今 。 即使面对当时加拿大官员的再三邀请 , 李学伟还是选择了拒绝 , 义无反顾地回到并坚守在了川农大这方热土 。
留学归来初期 , 在没有电脑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 甚至连基本科研经费也缺乏的情况下 , 李学伟毅然挽袖当起了“杀猪匠” 。 他说:“那时就一个信念 , 就是靠杀猪卖肉筹集资金 , 也要把教学科研搞上去 。 ”1993年 , 时年30岁的李学伟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 虽然那时的教学科研条件已有了一定改善 , 但开展项目仍然异常艰难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在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磨砺下 , 李学伟主研的“荣昌猪瘦肉型品系选育”项目 , 经过十年攻关于1995年已取得了557万经济效益 , 到1997年已创社会纯益8771万元 。 随后 , 由他牵头研制的种猪产肉性能和母猪年生产力的遗传评估软件和建立的猪场网络信息系统 , 为地区性或全国性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提供了关键技术 , 在猪性能综合评定和网络信息系统研究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全国一半以上种猪场都在推广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