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提升,也是守护阶层流动的机会公平|封面评论 | 教师


县中提升,也是守护阶层流动的机会公平|封面评论 | 教师
文章插图

□蒋璟璟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升计划提出,到2025年,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基本健全。提升计划要求,严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加大县中教师补充力度,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对恶意从县中学校抢挖人才的,停止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资格。(新华社)
要全面理解如今“县中提升”的前世今生,必然回避不了两个关键性的背景概念,也即“县中现象”和“县中塌陷”。县级中学,可谓几度沉浮。历史上有段时间,“县中现象”曾经风头无两,只是好景不长,随后的“县中坍塌”如疾风骤雨,其影响一直延宕至今。颓势难止之际,国家出手干预,势在必行、不得不为。
县中提升,也是守护阶层流动的机会公平|封面评论 | 教师】县中的盛衰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段“政策和市场驱动资源要素流动”的历史。当初,县中崛起的根基,是“举全县之力”“打造基础教育旗舰”的资源集聚。其具体的操盘策略,就是以“超严格管理”“高强度教学”来提升高考成绩,并以此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和师资。应该说,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由此一大批县中得以做大做强。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很多县域高中的重本率甚至遥遥领先于大中城市高中,一时备受热议。
而近十年来,风云突变,县中以猝不及防的速度,滑入衰退周期。这背后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首先,“县中现象”“县中模式”在相当程度上被视作“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典型,自上而下被监管盯上,束手束脚而很难复制过往成功经验;其次,也应该看到,很多区县人口持续外流,这客观上导致了内部竞争不足、生源素质下降;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民办学校或民办公助办学兴起,尖子生和好老师一并被“超级中学”挖走。县中,沦为无本之木。
需要厘清的是,县中的式微,绝不是县中本身的不幸,更关乎着无数农村孩子、农村家庭的切身利益。县中是绝大多数农村学子出人头地、阶层跃升的跳板和管道,一旦其沉沦,必然带来两个严重后果。其一,就是农村考生考上大学尤其是好大学的机会变小;其二,为了读好高中考上好大学,不得不支付更多的成本。近年来,超级中学构成了碾压态势,很多家长不得不花高价送孩子跨县异地读书,这大大增加了农村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直面现状,“县中提升计划”有着清醒的判断,诸如“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等举措,都是着眼于现实痛点精准施策。但说到底,要治标也要治本,提升教师薪资、保障财政配套,如此才能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