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学琴这颗 “苦药 ”,我用 “糖 ”来解


感觉|学琴这颗 “苦药 ”,我用 “糖 ”来解
文章图片


感觉|学琴这颗 “苦药 ”,我用 “糖 ”来解
文章图片

“老师 , 老师这只猫摔倒以后怎么了?”“老师 , 这首歌我要弹660遍!”
......在琴巢的钢琴房里 , 伴随着轻快悠扬的琴声 , 时时传出小朋友稚嫩的疑问声、银铃般的笑声 。 这些看似简单的钢琴“快乐学习法” , 是中国钢琴教育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琴巢创始人黄因 , 几十年来对钢琴教育的思考、实践与结晶 。
1
把真实生活融入琴声
黄因出生在音乐家庭 , 母亲章培理是福建省第一位钢琴教授 。 从小跟随母亲学习钢琴 , “嗒嗒嗒”的节拍器声、母亲严厉的教导 , 伴随着黄因学琴的生涯 。
严苛的教育下是母亲对钢琴教学的用心 。 黄因小时候要学弹《小天鹅》 , 母亲就带她去看芭蕾并对她说:“你看到没有?天鹅就是这么跳的 , 所以弹琴两个手指要像她的腿一样齐 。 ”
母亲的教学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黄因的思想 , 她想要弹山 , 就去看山 , 想要弹海 , 就去看海 。 寻找“自然”的感觉 , 这些教学理念顺理成章地成了她创立琴巢教学体系的基础 。
黄因表示:“高雅不是艺术 , 艺术应该是提炼生活中各种事物本身的‘美’ , 还原‘真实’才是艺术真正的精髓 。 ”
【感觉|学琴这颗 “苦药 ”,我用 “糖 ”来解】2
把音乐变成快乐童话
“老师 , 我喜欢的同学要过生日 , 你能不能教我弹生日歌?”在几十年的教学中 , 黄因发现学生很喜欢学以致用 。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 她带领团队根据中国儿童的特点 , 花费四年时间 , 研发了全国第一套幼儿钢琴入门全彩教材 。
把琴谱上一排排黑色的小蝌蚪 , 在书里变成一页页装满彩色的童话 。 为了让故事更生动 , 黄因又将故事变成动画 , 加上快乐的音乐 , 整个童话世界在琴声中活了过来 。
“学钢琴这颗‘苦药’ , 用童话这个‘糖纸’包裹着 , 让学生在快乐中把学习的主动权拿走 。 ”
除了动画教学 , 黄因还将教学延展到身体艺术 。 比如 , 弹《茉莉花》这样舒缓的音乐就要把身体延展开 , 弹爵士乐就要有爵士舞“嗒嗒”的感觉……这些被常人忽视的小细节 , 被黄因收入到她的“多维教学法”中(声乐化、器乐化、舞蹈化、游戏化为一体) 。 黄英说道:“小孩弹琴的时候多数是使不上力气的 , 但身体一甩 , 他就能用到身体的爆发力 , 音就能弹出感觉 。 我们的课堂教得很系统 , 却又很复杂 。 ”
上个月 , 琴巢钢琴·声乐位于集美最大的校区在集美ioi 3楼开业 , 在这里有10多间主题琴房 , 涵盖了:一对一专业教室、Q咪音乐启蒙游乐教室、Q仔弹弹弹综合教室、成人音乐教室 。 黄因说:“琴巢的教学理念就是用心教育、用爱传递 。 十几年中 , 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科学方式 , 正确地引导小朋友去练琴 。 ”
导报采访人员 何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