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生|山农四个学院6位专家,为128名公费农科生开好“智慧农业学”

这学期,在山东农业大学,一门叫做“智慧农业学”的课程收获了高人气。“高”不止在人数,更在“呼声”。
该课程面向全校2018级首批公费农科生开设,涵盖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农林经济管理4个专业的128名学生。还有半年时间,他们将走进山东省12个地市基层农技推广站,加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这门课没有教材、没有固定内容,由来自4个学院的6位老师共同讲授,每位授课教师结合各自科研实践和智慧农业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组织教学内容。
园艺学院果树专家李玲教授是这门课的负责人,同时负责绪论、棚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内容的讲授。谈及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她坦言:“公费农科生的培养要立足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提前量’,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意识跟上现代农业发展。”
讲授“棚联网”时,李玲结合在五莲挂职科技副县长时的工作案例。“这是专为设施农业产业量身定制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种植过程数据化。”她介绍,“通过各类传感器来采集、监测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再将数据汇聚到边缘计算的智能网关设备并上传大数据云平台,挖掘‘环境—作物—管理’的最优关系,做到提质增收、降本增效。”
云平台的数据分析,不是李玲的研究领域,她邀请了擅长数据分析的信息学院张超副教授来讲。给学生打好数据分析基础后,紧接着是“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先后由农业大数据专家柳平增教授和人工智能专家牟少敏教授主讲。
公费农科生的培养,实习实践环节必不可少。植保学院病虫害防治专家刘会香教授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她将最新科研进展融入一线实践,带学生切身感受企业需要的前沿技术,还通过远程方式了解国内外最新智慧植保、森保在农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案例。机电学院智能农机专家王金星教授则把“主战场”安排在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把实验教学、企业应用案例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可视化、交互式、可共享的远程虚拟测控实验室,“身临其境”操作智慧农机装备。
据了解,作为省内首批招收公费农科生的3所高校之一,山东农大高度重视公费农科生的培养,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重组重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三农情怀养成,强化实用技能提升,增强人才与未来农业契合度,把青年力量输送到基层一线。
(山东农业大学 王静)
农科生|山农四个学院6位专家,为128名公费农科生开好“智慧农业学”】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农科生|山农四个学院6位专家,为128名公费农科生开好“智慧农业学”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