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一个东北女生的自述:我为什么要考公务员( 三 )


经历这么多次考试 , 江苏省考是我考得最好的 , 岗位排名第二 。
在江苏面试前几天 , 我需要到所考岗位的城市参加资格复审 。 当时我在南京 , 为了省钱没有坐动车 , 而是花了七八十块钱 , 买了一张C字头的火车票 , 晚上九十点到达了目的地 。
到达之前 , 我已经在网上按照价格从低到高筛选 , 订了一家四十元左右的宾馆 。
到了后才发现 , 宾馆在天台上用白色塑料板搭了一个样板间 , 冬天屋内很冷 , 房间里的被子很潮湿 , 我衣服都没脱 , 裹着羽绒服在床上蜷缩了一晚 。 现在回想起来才后知后觉 , 原来在那种环境下我也可以睡着 。
特别逗的一点是 , 因为屋内没有卫生间 , 房东阿姨居然给我拿来了一个小夜壶 , 说如果晚上不想下楼上厕所 , 可以用它将就一下 。 总之那一晚上我都没喝水 。
洗手池是露天的 , 第二天早上我就着冰冷的水洗漱 , 再戴上口罩和帽子 , 背上小粉书包 , 特别落魄地走进了资格复审所在的气魄大楼 。
要说也没那么惨 , 因为我那几位同学都考了四年 , 比起他们我要幸运很多 。
当时我就想着就考这么一次 , 趁着应届生身份 , 把所有想考的一鼓作气都考一遍 。 我是不想全职备考的 。
整个备考与考试期间 , 几乎都是孤军奋战 。
面试培训班时 , 虽然大家在一起待了四十多天 , 但因为心思都在考试上 , 且我一直觉得自己考不上 , 所以也并未与他们多加联系 。 只有当时的室友关系还不错 , 但她进面试后被刷 , 打击很大 。 换作是我 , 可能连自杀的心都有 。
上岸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 之后他们就删除我好友了 , 这很正常 。 他们也是想删掉那段伤心的往事 , 再继续前行 , 重新出发 。
我一直说我很幸运 , 因为我所报考的岗位要求很严格:要求当地户籍 , 而我是研究生可以不限户籍;要求党员、专业是中文B类、应届生……所以只有三十余人报考 , 最后从六个进面试的人中选取两个 , 这个录取率真的挺高的 。
3
成功上岸后 , 我发现相较于学校的“唯成绩论” , 体制内除了看业务能力 , 还比较注重人际关系这方面 。 就像我所在的部门刚成立不久 , 规章制度、职责划分不太明确 , 一项工作到来时会出现谁来接手的情况 ,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 , 我就需要在各个领导之间周旋 , 有点头疼 。

也因为是新人 , 所以影视里呈现的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 我暂时还接触不到 。 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打工人 , 每天按时上班 , 但不一定能按时下班 , 没那么光鲜 , 也没那么清闲 , 加班也不会有加班费 , 属于“为爱发电”吧 。
但相较于真正的打工人 , “铁饭碗”应该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优点 , 不会担心到了35岁会有被辞退的风险 。
在东北待了二十几年 , 一直想着离开 , 因为那里的冬天漫长又寒冷 , 天空也是灰蒙蒙的 。 但当我离开了东北 , 才发现其实冬天很多地方都冷 。
故乡是很难回去了 , 因为我在江苏的工作很稳定 , 如果辞职 , 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 我也不是那种有勇气辞职的人 。
在江苏也有水土不服的地方 。 这几天正好在接受“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 , 遇到了一些男同胞 , 他们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本地人吗?所以我感觉江浙这边多少有点“排外” , 而我又是外地的 , 且那么偏远 , 在择偶这方面会比较困难 。
虽说我从小就生长在黑龙江 , 但我对它的了解也只局限于一个市民的角度 , 或者是道听途说 , 老师、新闻都说东北经济很差 , 年轻人要走出去 。 但具体衰落到何种程度 , 我是不大清楚的 。 但到了江苏 , 因为工作关系 , 对这边的情况略有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