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书|在巨大的信息池里找自己的路 —— 致“小童书”读者的一封信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 , “小童书”公众号推送了多篇与童书和教育相关的文章 。 年末 , 编辑部回顾了众多选题的策划与读者的反馈 , 将一些感悟写进了这封给读者的信里 。
亲爱的读者们:
时间过得真快呀 , 转眼就要2022年了 , 小朋友又长大一岁 , 我们却老了一岁 。 这一年原创童书发展迅速 , 教育领域不断出现热点新闻引发全民讨论 , 而你对童书的了解有没有更多一些呢?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会让你心烦意乱吗?我们也很关心“小童书”推出的文章有没有给你带来些许帮助 。
在过去的大半年中 , 我们与相当多的图书品牌建立了合作 , 推送了多期的童书新品书单和主题书单 , 选择了部分教育类成人书和童书推送了书摘或书评 。 在组建的微信群里 , 大家聊了好多话题 , 读神话、阅读与摘抄、历史启蒙、艺术教育、哲学启蒙、兴趣班等 。 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中涉猎范围非常广泛 , 在教育上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 也有很多家长还在寻求育儿上的帮助 。 我们还遇到了不少儿童文学爱好者 , 他们看待童书的眼光又和家长们很不一样 。
在多元视角中 , 我们得以获得对同一件事情的多方观点 , 看到了出版社宣传童书的不易 , 新手作者在童书界崭露头角的艰难 , 也看到了阅读作为家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 既被家长积极地实践着又成为焦虑的来源之一 。
于是我们从各个角度设置内容框架 , 希望触及读者真正关心的话题 , 年末回顾每个选题策划时的考量 , 到达读者那里后的反馈 , 倒也有一些感悟可以分享给大家 。
从海量的童书信息中“淘金” ,
【成人书|在巨大的信息池里找自己的路 —— 致“小童书”读者的一封信】需要广度 , 更需要深度
“小童书”推出的文章中除书评、节日话题和热点话题外 , 也设置了“童书新品书单”“主题书单”“写童书的人”和“凯奖绘本评论”几个专栏 , 并将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评论和文章摘编收录在“育儿观”里 , 一些童书知识方面的文章收录在“童书创作”里 。 盘点中发现 , 表达教育主张的文章会比童书知识方面的文章更吸引读者关注 。
在几个专栏中 , “凯奖绘本评论”专栏于11月份开始更新 , 是“小童书”最有特色且具有唯一性的内容 , 它至少展示了这样一种在成人书的书评中常见却在童书中基本不可见的评论范本 , 拒绝简单重述童书的内容、作者背景和书写赞美之类的读后感 , 而是通过众多与时代背景相关的拓展材料去探讨一个话题、一种写作方式 , 呈现图文布局之于童书的意义 。
这种评论对于习惯了阅读宣传图书实用性的快餐评论的读者来说既是陌生和晦涩的 , 又是新颖和充满启发的 。 它或许会让读者突然意识到 , 原来薄薄一本童书除了作为亲子共读的工具之外 , 其美学与文学上的价值也并不亚于一本布满文字的成人书 。 据这个专栏的作者王帅乃说 , 每一期文章的资料准备再加上书写都需要差不多一周的时间 。 她是一位真正热爱儿童文学的姑娘 , 写到动情之处会控制不住字数 。
“写童书的人”专栏更新了5期 , 每期介绍一位经典作家 , 是怎样的经历和思想促使他们创作了值得流传的好故事、好绘本 。 有些作家在中文互联网上已经被谈论过很多次 , 而有些作家却鲜为人知 。 我们已经介绍的五位作家分别是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波特小姐、希尔弗斯坦、嘉贝丽·文生和新美南吉 , 其中嘉贝丽·文生就不是一位“足够有名”的绘本作家 , 因为她一直拒绝将自己创作的人物商业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