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尊重孩子意愿 , 培养他的独立人格 , 而不应沉溺于让他戴上多少耀眼的光环 。还记得十年前 , 那个在零下13℃的雪地里裸跑的3岁小男孩吗?据扬子晚报报道 , 如今 , 这位13岁的孩子何宜德又达成了一项新成就:他已收到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 , 或成年龄最小的在读博士生 。
之所以说“又” , 是因为他自3岁以后的人生 , 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加速”状态 , 仿佛年年都有一个“里程碑” 。 3岁雪地裸跑、4岁公海自驾帆船、5岁开飞机、6岁出自传、7岁起3次徒步穿越罗布泊、8岁参加南大自考、9岁起三夺机器人锦标赛世界冠军、10岁破中国自考成人纪录 , 11岁南京大学自考专科毕业 , 12岁南大自考本科毕业、13岁修完西班牙武康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12门课程……不少网友表示 , 与他的高效人生相比 , 自己的生命步调简直堪称拖沓而颓废 。
文章图片
因为成长在过于个性化的“鹰式”教育环境中 , 再加上频频加诸身上的各类光环 , 何宜德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争议 。 看到他小小年纪就“成就满满” , 有人直呼“鹰爸”的另类教育方式厉害了 , 甚至自己也跃跃欲试、打算效仿 。 也有人报以冷眼 , 认为何宜德不过是“徒有虚名” , 许多光环都掺杂着不少水分 , 根本算不上成功 , 等着看他“翻车” 。
其实 , 尽管何宜德的生活看上去“密度很大” , 可他毕竟只是个13岁的孩子 , 此后的人生路还很长 , 际遇还有很多 , 就此评判他是否成功还为时尚早 。 对于他的故事 , 我们不妨跳脱出“成功与否”的窄化标准 , 冷静审视下这种特殊教育方式的得失 , 重新思索教育的本质 。
何宜德从小雪地“裸跑”的锻炼 , 与他特殊的身体状况不无关系 。 据“鹰爸”何烈胜介绍 , 2008年出生的何宜德因为早产多病 , 濒临脑瘫 。 物理老师出身的何烈胜通过长期的体能训练 , 不仅让儿子恢复了健康 , 还摸索出一套“鹰式”教育理念 , 让儿子创下了一系列记录 。 从这个过程中 , 人们不难发现一位父亲的不易、坚韧 , 以及对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艰辛付出 。
长期研究何宜德的教育专家谷力也指出 , 何父让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锻炼 , 使他的情商、智商、体商、逆商都得到了相应的训练 。 “裸跑弟”精细化的时间安排和每日必备的体育锻炼 , 也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自律等美好的品质 。
可是 , 也要看到 , 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过精准、太过“着急”、太过注重效率 , 以至于孩子作为“人”的一面往往被忽略了 。 “鹰爸”在采访中坦言 , 缺少集体学习生活体验感的何宜德 , 思想相对单纯 , 回答问题不会拐弯抹角 , 有时还不及妹妹何宜静的“狡猾” , 这也让他看到“人机对话”教学和远程教学的局限和差距 。
文章图片
人有目标当然是好事 , 取得成绩、打破纪录也值得高兴 , 但这些外在标准终究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 。 如果只是一刻不停闲地想要获得外界认可 , 永远似永动机般不断忙碌 , 那么这些光环也很可能变为一条条“链锯” 。 总有一天 , 孩子会开始怀疑这些努力的意义 , 甚至陷入一种虚无:我这么拼 , 这么赶 , 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 , 人生的前十几年一直在“加速奔跑”的何宜德 , 或许可以试试稍微慢下来 , 去放松 , 去社交 , 去融入更加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 。 因为只有在张弛有度的生活步调中 , 人才有时间去认识自己的内心 , 在摸索中明晰自己的真正兴趣在哪里 , 自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来自何处 。 也只有这样 , 才不会在“为完成而完成”的紧张感中陷入虚无 。
推荐阅读
- 东南大学|博士答辩现场火了,看教授大气都不敢喘,看评论区却各种内幕
- 大学生|老师一个举动,家长大闹校长室!网友评论别有味道,你品出多少?
- |保定贺阳集团周虎振会见集团学校优秀学生, 评论区承包了我的笑点
- 银行|吉林一初中女生数学卷走红,答题“风马牛不相及”,评论区却亮了
- 幼儿园|“孙卓事件”被编进小学生试卷,叫孙卓情何以堪?评论区议论纷纷
- 陈经纶|噩耗!陈经纶逝世,享年97岁,曾办起20多家“澄波义学”,学生一律免费就读
- 四川省|四川一高校女生被辅导员性侵,校方迅速回应,评论区却变了味
- 教师|高三生晚自习假装吵架,只为给老师准备生日惊喜,评论区却跑偏了
- 00后|大批北大学生自降“身份”,到武大中大就读,00后学生真的很辛苦
- 无锡|南艺女大学生期末考试,有颜有才有气质,评论区却化身“柠檬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