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于连是一个拥有偶像并深深迷恋着他并向着他的足迹努力、奋斗的人 。于连深深地崇拜拿破伦,正如生存在当今时代的我们各自拥有一个偶像 。但是与于连相比,于连更显高尚,更显勇敢,更显明智 。他对他的偶像充满了虔诚,并深刻认识自己永远不可能超越但也要尽力尝试 。相比之下,当代人所谓的偶像实在不值一提 。他在努力过程中方式确实不明智,用现在的话说,他是靠女人生存,整个一吃软饭的 。但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法国,他是幸运的,能拥有一个吃软钣的机会,同样这个方式是达到目的的唯一途径 。在小说中的于连,外貌并不出众,但用其知识与骨子里的高傲弥补了一切的不足,成功地塑造出一位男主人公形象 。
我不想谈论这篇小说中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更像是一场游戏,一场阴谋,实在是没有任何价值 。这位平凡的青年成也爱情败也爱情,像极了一个陀螺,被法国年代阶级等级中的不平等,爱情这根鞭子,抽的团团转,最终静止不动 。
从另一方面分析男主人公失败的原因,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在追求上流社会时,同时对此充满憎恨、厌恶,而这种思想完全不符合法国历史发展潮流,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
作者寄予于连一个丰富的人生 。“活过,爱过,写作过 。”足矣 。
如果硬要从这部作品中读到什么,那就是对拿破仑这个人物的认识 。作品中的拿破仑是主人公的偶像,更深层的表明他是当时所有平民年轻人的偶像 。因为从前的拿破仑帝国时代,那些并非贵族出身的年轻人可通过参加革命队伍出人头地,但时过境迁,那个时代已成为过去 。而做为一个中国人来看,拿破仑在我心中起码被定义成一个掠夺者,一个残暴的统治者 。这便是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人看来拥有不同的价值!
对这部作品的认识,这只是个开始,我相信:任意一部好书都拥有巨大的潜藏价值 。
红与黑读后感高二作文1000字4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 。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
引领我啃完着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 。作者从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把一个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水平 。小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 。我从中了解到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辨证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
全书最耀眼也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 。作者用淡化物质描写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抱负时只有两种选择:退避或是反抗 。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 。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决定实现人生理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 。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 。这样,于连悲剧性的`结局除了昭示“个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对当今社会更实际的意义 。
写至此,不得不引到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爱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爱情”相映成趣 。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爱情方式迥然不同,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 。记得当于连发现自己的爱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己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爱情的表情 。”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爱情 。书中两段悲剧爱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爱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
推荐阅读
- 学生红与黑读后感想800字7篇
-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高二话题作文800字
- 《红与黑》读后感想 《红与黑》高中优秀读后感
- 墨子读后感2000字 墨子读后感
- 读松本清张《之复合》读后感分享
- 松本清张疑点读后感
- 初中作文小王子读后感300字 初中作文小王子读后感300字怎么写
- 读后感怎么写
- 中二病用语
- 散文读后感 散文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