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三 )


有人戏称:“濮存昕一个人 , 承包了中国几千年 。”
濮存昕的父亲苏民曾这样总结自己:“与其说我是演员 , 不如说我是导演;与其说我是导演 , 不如说我是教员 。”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对濮存昕来说亦是如此 , “我是演员 , 我必须倾尽全力为表演而生 。”
表演的目的 , 是为了给人看 , 让观众从表演者的呈现中获得知识、收获感动、达成情感的共鸣、甚至教育人 , 才是表演的根本目的 。
有了“1爽等于1.6亿”的“珠玉在前” ,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明星演员与金钱挂钩 , 殊不知 , 这是对真正的演员的侮辱 。
演戏于濮存昕而言 , 不是赖以谋生的手段 , 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尊重 , 真正的演员便是如此 , 燃烧自己心中的热火 , 只为奉献给他心头的伟大事业 。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濮存昕可以如此决绝地离开影视市场、回归话剧舞台 。
在采访中 , 濮存昕将自己的“无戏可拍”归结为两个原因:
其一 , 是市场上没有他的活儿 。
诚然 , 濮存昕已年逾花甲 , 戏路比起年轻时候受到了不少限制 。
但是 , 对他这样成名多年又演技精湛的名人大腕儿来说 , 只要基本功还在 , 总不愁没有合适的角色 。哪怕数量再少 , 也不至于隐退江湖 。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其二 , 则是他主动地放弃 。
作为话剧舞台的大忙人 , 濮存昕的话剧总是提前一年档期便排满了 , 而“影视计划已经没有提前一年的事情了 , 那就不要被骚扰 , 不要被捉弄 。”
如今影视剧的制作周期越来越短 , 也越来越流水化 , 项目立项之后恨不得边写剧本边拍边剪边播 , 留给演员吃透剧本、揣摩角色的时间少之又少 , 更无法满足濮存昕对档期的要求 。
不能与角色融为一体、不能展现出最精湛的表演 , 这是真正的演员无法忍受的 。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各位看官可以试想:
在一部电视剧中 , 年轻的男女主角是面若桃花、演技却呆若木鸡的数字先生和数字小姐 。
饰演长辈的濮存昕对着他们流露出各种深刻又复杂的或关爱备至、或矛盾激烈的情绪 。
这画面像不像濮存昕一个人出演的、对着木头弹琴的滑稽戏?
这对濮存昕来说 , 当然会是一种捉弄 , 甚至是一种侮辱 。
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格雷欣法则” , 当一个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演愈烈 , 那么最终良币将无法生存 , 市场上将只留下劣币 。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影视市场便是如此 , 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 , 影视行业更多时候依靠的是市场自发的调节 。
观众爱看真人秀 , 真人秀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观众爱看小鲜肉 , 所有的节目都把小鲜肉奉为坐上嘉宾 。
一窝蜂的背后 , 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 什么最能赚钱 , 风向就会飘向哪里 。
在此背景下 , 演员的衡量标准也随之变成了能不能赚钱 , 商业价值成为影视流水线最鲜明的衡量指标 。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濮存昕豁出性命 濮存昕的消失

文章插图
也难怪为什么那么多明星要买热搜、买水军、买粉丝 , 他们买得越多、数据才能越好看 , 数据越好看 , 才能赚得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