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围棋高手的七个台阶( 二 )


在团体赛的赛场泡茶回来,经过大约10盘棋,他能在局后很清楚地将这10盘棋双方的形势讲得清清楚楚 。而是逻辑推理的能力,胡荣华的盲棋,就是记忆和推理共同的杰作 。他在10盘棋中的开局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记忆是动态的,是理性的,和推理结合的 。
邱百瑞就是在有关“倒脱靴”的推理“测验”中发现曹大元的能力的 。三是空间的感觉能力 。马晓春能背出很多的围棋棋谱,但是却不能背出象棋棋谱,这是因为围棋的空间的结构和象棋的空间结构是不同的,他对围棋有深刻的理解能力,但是对象棋的空间理解能力几乎没有 。棋手对特殊形状的感受,和对这样的形状的价值的判断是很重要的 。这种感受并不完全是靠老师教,然后机械地将它记住 。而是一种理解能力,一种能理解型的各种意义,然后在棋盘上再造型的能力 。
棋手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在棋盘上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启蒙教练对人才发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第四台阶:年龄
目前中国的一流棋手开始学棋的年龄,最小的是常昊和罗洗河,都是在 5岁左右 。开始年龄最大的是曹大元和刘小光,都是在10岁左右,他们是在已经上学之后,在老师或教练的启蒙之后才开始学棋的 。年纪小的孩子能有时间的余地,而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能有一定理解力,学棋会快一点 。我们且将棋手初次学棋的最好时间,看作幼儿园的大班到小学三年级之间 。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16岁之后再来学习下棋是很难成为一个职业棋手的,只有很少的例外 。我遇到的唯一的“大器晚成”的高段棋手是梁鹤年六段,他是在上山下乡期间学棋的 。但是他没有进入中国最高棋手的层次 。
围棋是需要“童子功”的 。没有在一定的年龄进入围棋的世界,就很难成为一个专业棋手 。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
记忆力的最佳时间对于围棋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强的 。
由于成人的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强,所以,对一个局部的理解,常常会以为一下子就全部吃透,也就会缺乏反复思考和反复练习的兴趣 。实际上成人的理解深度和熟练程度会不及孩子 。
在孩子的思想还很单纯的时候,容易全部接受围棋 。也容易用围棋应该有的思考方式对围棋进行思考 。而中学生或者成人已经有了较多生活经历,他对围棋的思考已经倾向理性,因此也就容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干扰 。有的可能有益,但是有的会排斥围棋的思考方式 。
围棋在成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在一个小学生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不是一样的,能够投入的精力也是不同的 。围棋水平提高需要长期积累 。一般至少有 8到10年不间断的努力才能将一个初学者变成一个超级棋手,中国棋手成长的时间还要长一点 。成人或稍大一点的学生在这样长的时间很难集中精神 。
在当代,学习围棋的年龄有趋小的倾向 。由于10岁以上的孩子正是开始发育的年龄,自我的意识正在形成 。置身于一群比他更小的孩子中间,在心理上会有潜在的抵抗性 。再加上其他年龄小的孩子学棋的时间比他长,棋下得比他好,自尊将会变成害怕失败,影响他坚持下棋的'决心 。
第五台阶:强烈的求胜欲望
这是对所有竞技项目的选手的共同要求 。美国对 140名奥运会冠军调查后发现,每个冠军在他、家庭,以及他的教练或对他影响很大的人中,总有一个“最有斗志的人” 。中国著名游泳教练陈运鹏认为,上面的调查说明,对一个选手最完美的要求是斗志(心理)、技术和能力的结合 。陈运鹏的分析,完全符合围棋的实际情况 。围棋是个人的对抗,大型比赛最后的胜者常常只有一人,就更需要有不懈的斗志 。
对围棋来说,会干扰求胜欲望的因素并不少,一是传统的东方文化并不强调正面的竞争二是多少年来中国人下棋的传统,首先是陶冶人的修养,强调“道”和艺术,要求淡化“胜负”三是围棋本身的内容已经充满了东方哲学的色彩,棋手容易受到影响 。
而事实上,最优秀的棋手也应当是一个胜负师 。对任何对手都能保持强烈的取胜欲望,是一个棋手很基本的要求 。
第六台阶:心理能力
一个棋手的心理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已经从本书的一些篇章中作了分析 。这种心理能力是一种自控的能力 。事实上所要控制的是一种心态,能在比赛的任何阶段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判断形势和保持韧性的精神,能在赛后自我治疗修复失利后的心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