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四 )


唯一不同的便是前者带有浓厚的自我主观情调,而后者则带有较强的忧患意识 。
总之,诗仙李白的飘逸让我们回味无穷,诗圣杜甫的沉郁让我们愁结百度,二人互为补充,同时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的确不愧为韩愈在《调张籍》中说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美学追求的异同【3】
摘要:李白与杜甫被称为盛唐伟大的双子星座,其诗歌创作为后人敬仰和称道,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作品,代表了盛唐文学的最高成就 。
李、杜二人的诗歌都体现出他们满腔爱国之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对自身命运和前途的慨叹 。
本文从李白和杜甫所处的时代以及出生、家庭、思想、个性等方面分析二人诗歌风格与美学追求的异同 。
关键词: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美学追求异同
李白和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们的诗歌作品非常典型地表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前期的盛唐气象和后来的国家危机、悲剧都在流淌在二人的笔尖,展现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
当然,由于李、杜出生的家庭不同、受到的思想熏陶存在差异、个性差别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
诗歌风格的对比
首先,二人诗歌风格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受他们家庭出生的影响 。
李白从小好学发奋,可谓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
长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 。
这就让李白有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自信,渴望施展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
他从少年开始就喜欢游历于山水之间,使得他的许多诗歌自由奔放,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
“高歌取醉欲安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南陵别儿童入京》)”,那种酣饮之后的豪情万丈是他人难以企及的魅力 。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官宦家庭,因此他把从仕与作诗都当做自己的家业来看待 。
他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世间疾苦,所以十分体会老百姓的苦难,具有人道主义的关怀 。
他的诗歌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忧思,“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
诱端齐终南,苟床豢啥蕖薄D侵指鋈说你扳旰投园傩湛嗄训谋悯呼之欲出,意味深远 。
再者,杜甫也游历过众多地域山河,但由于大多时候是在颠簸中流离,所以与李白的自由洒脱相比,杜甫的诗歌很多时候展现的是他磅礴大气,丰富的生活经历使得他更加深沉稳健,用细腻流畅的笔触和内心情感来表现诗歌作品的豪情万丈,“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
让人回味不已 。
李白和杜甫很相似的一点就是都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在他们一生的优秀诗歌篇目当中,不乏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展现道教文化的作品 。
李白广泛交友,在他的众多好友中,有许多都是少数民族后裔或带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友人,再加上家庭教育和时代和地理生活环境的影响,李白从小就受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 。
这就使得李白充满侠肝义胆的豪情,其诗也雄浑豪迈,阳刚健美 。
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 中这样写道:“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潭服恸哭……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
他的那种让人惊栗的侠义之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
再读《观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脱吾帽,向君笑 。
饮君酒,为君吟(《扶风豪士歌》)”,李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各民族文化的吸纳融合都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来了,形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 。
作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很有代表性的诗人,杜甫广泛吸收各个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淀汇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改变 。
杜甫自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在他的文化体系中就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形式 。
他主张各民族友好相处,反对穷兵黩武,突破了儒家“严华夷之变”的狭隘 。
他的诗歌当中有很多体现民族平等、反对战争的博大胸怀 。
《寄贺兰》对乱世离愁的慨叹,在听完民族音乐后写《夜闻v篥》的苦寒哀伤,《秋野五首》中杜甫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喜爱,非常好地表现了诗人的风格和主张 。
道教文化在盛唐时期受到特别的推崇,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作品受其影响也是比较深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