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歌都写过那些小说?( 二 )


2月4日上午,凤歌履约来到重庆磁器口古镇 。踩着石板路,穿行在低矮陈旧的民宅间,凤歌的步伐时而迟疑,时而灵异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磁器口,也是为数不多的几次途经重庆城 。
“一条仿古的街道,门挨门窗挤窗,每一个伸出的头颅都是在兜售商品,古人见了也会觉得滑稽,其实却很魔幻很动漫 。”在一家临江的茶楼落座,凤歌说了一点感想,“我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人,不善于观察生活 。写武侠小说原是为了娱乐,没想到会成功 。从自己想写,变成为合同必须写,这两年我真正感到有些疲累 。”
白帝城边一介书痴 图书馆里的守望者
对于这个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青年才子,重庆人并不太了解 。
凤歌的家靠近老城的码头,下一百多级石阶就到长江边 。此处江面很窄,江水湍急 。两岸连绵的山峰直插云端,险峻而神秘 。这里就是李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发轫地,也是“夔门天下雄”的瞿塘峡起点 。
“我是独子,虽然现在1.83米的个子,但小时体弱多病,同学都喊我病殃殃,还因为生病修学一年 。”凤歌推了推眼镜,他说,自己小学五年级就近视300度,现已超过800度 。
对于孩提时的生活,凤歌只能在记忆里寻找 。县图书馆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上小学时他就在那里读完了四大名著 。“县里去图书馆的人很少,周末经常就我一人 。因实在冷清,有一天突然通知我图书馆关闭了,要我去还借阅的书 。”
凤歌后来将读书的阵地转移到租书摊 。每天放学后,他都到书摊看一两个钟头的书 。冬天寒风刺骨,小手冻得红肿皲裂 。妈妈心疼地为他打了一双毛线手套,但他嫌妨碍翻书页,经常不戴 。后来将书租回家看,为了节省租金赶时间,经常等父母睡觉后,偷偷点起蜡烛看书,近视眼的度数就这样越来越深 。
“什么叫如饥似渴,我直到现在,都只能在读书中体会 。”凤歌有些腼腆地笑笑,“不管是什么书,哪怕是世界上最深奥、最枯燥的书,我只要看上十分钟,就能进入状态 。”
上了四川大学,凤歌的阅读更如鱼得水,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图书馆最后的守望者” 。他读完了诸子百家、各类史记和近百部世界文学名著 。“最喜欢的书是《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起码读了十几遍 。”
放弃公务员当采访人员 处女作是科幻小说
1997年,凤歌从奉节中学毕业后,考进四川大学学习行政管理 。选择这个专业,凤歌说,纯属遵从父命 。父亲兢兢业业一辈子,连续当了四届县劳动局局长,后又被评为全国劳模,是奉节有史以来仅有的两个全国劳模之一 。父亲希望凤歌将来能像他一样,做一个踏实工作的公务员 。
“父命不可违,但学了四年的行政管理,我才发现自己不是块从政的料 。”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各类书籍,凤歌的视野和胸襟已逐渐开阔 。2001年大学毕业,凤歌拒绝了父母要他回老家做公务员的安排,决定留在成都找工作 。几番周折,他干上了采访人员 。
在等待报到的过程中,凤歌创作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洗礼》 。“当时仅仅是好玩,一边打电脑游戏,一边想写点文字,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完 。”小说大约3万字,初稿花了10天时间 。凤歌先将小说贴到科幻论坛上,接着又将小说投到了《科幻世界》杂志社,就再没理会,继续玩他的《星际》、《帝国》、《仙剑》和《龙珠》等拿手游戏 。两个月后,《科幻世界》刊登了他的处女作《洗礼》 。
上班半年后,国家整顿行业性报刊,凤歌所在的报社岌岌可危,人心涣散 。对采访人员业务还没有熟悉,大学毕业才进入职场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凤歌自然感到茫然 。
唯一的消解,就是写作 。创作《洗礼》的过程,让凤歌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势 。“写科幻小说太累,需要大量的科技素养作铺垫,而我是学文科的,这方面自然是缺陷 。”但是,创作《洗礼》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善于讲故事 。于是,他开始扬长避短地创作武侠小说 。
一部《昆仑》洛阳纸贵 百万字挣回一套房
采访人员做不下去了,凤歌只好到成都一家出版公司做编辑 。期间,奉节老城拆迁,家人移民新城,百废待兴,父母催促他几次回家乡发展 。“那时我隐隐见到了一线曙光,大脑里有了一个庞大的武侠小说构思,那就是百万字的《昆仑》 。”
在成都打拼期间,凤歌一直是租房住 。父母每次出差来探望,见他辗转漂流,居无定所,自然十分忧虑 。靠写书挣钱,能在成都买套新房吗?那时,不仅父母不相信,凤歌心里也没有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