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方便面的产地是哪里 白象方便面产地哪里( 二 )


火上浇油的是,当时白象厂里的都是老员工,他们对姚忠良大刀阔斧地改革根本不理解,在他们的意识里,整体上下班就是生活的全部了,现在又要换设备,换产品,厂里不少人都对姚忠良都有了怨言 。
为了改革成功,姚忠良打算辞掉厂里的一批没有上进心的员工,然后招进来一批大专生 。这在当时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厂里的很多人在粮食厅都有亲属,姚忠良这么做肯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姚忠良是军队出身,他知道要办大事就不能太顾及私情,不过他也没有把事情做绝 。他和领导保证,那些员工的工资照发,直到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 。
就这样,白象厂子里来了一批年轻的面貌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所以都有一腔干大事的热血 。而姚忠良也没有辜负他们,姚忠良在他们入职的那天就告诉他们,白象一定可以成功的,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
接下来的日子,姚忠良亲自带着那批大学生,走到大街小巷推销他们的产品 。没有人吃过方便面,他们就带着煤气灶和大锅,当街给路过的行人煮面吃,方便面没有外包装袋,他们就自己拿硬纸板画出一个白象的标志 。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慢慢在河南一带将白象方便面推广开来了 。而随后的日子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商找到了姚忠良 。而姚忠良也不负众望,在有了新的投资加入后,他及时扩大了生产线,并且继续积极推广白象品牌形象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姚忠良就将濒临破产的粮食加工厂转型成为一家年销售一亿人民币的企业 。
接下来的时间,姚忠良继续贯彻自己最初定下的大众化、平民化的销售策略,仅仅四年时间,到了2001年的时候,白象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6亿人民币 。
可姚忠良的兢兢业业并没有获得认同,随着白象内部改制,姚忠良被排挤出了决策层 。大权旁落的姚忠良没有大吵大闹,他选择放弃自己一手打造的“神话” 。2001年姚忠良从白象辞职,不过他没有选择堕落,而是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专业,继续深造 。
然而令白象内部没有预料到的是,随着方便面进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方便面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更多的竞争者参与了进来 。而当时白象内部不仅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反而沉迷于内部权力的斗争 。这也就给了其他公司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 。仅仅过了两年,2003年的时候,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几乎要将白象挤出市场了 。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白象大厦将倒之际,人们又想起了姚忠良 。姚忠良面对挑战没有选择退缩,他从人大毕业后,就又回到了白象,开始了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 。

这一次姚忠良另辟蹊径,选择了将白象的品牌定位为营养面、健康面 。姚忠良鼓励研究新配方,新汤料 。之后的时间里,白象推出了“白象大骨面” 。大骨面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迅速占领了市场 。
时至今日,白象大骨面依旧有很多忠实的粉丝,并且在2012年的时候,白象大骨面还获得了全球食品工业大奖 。就这样,白象实现了又一次的新生 。
然而白象方便面能被认为是民族企业,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功,而是在2007年的时候,面对日资的围追堵截和威逼利诱,白象没有迷失,始终选择坚守自己的底线 。
虽然当时白象已经有40亿元的年收入,但相比于方便面诞生地的日本,白象的整体实力还是很薄弱的 。日本资本方也是看中了白象的品牌形象,想要对其进行入股 。
当时日本资本方已经入股了康师傅、统一和今麦郎,面对着日益加大的市场竞争力,白象内部也有人试图选择接受日本资本的入股 。可最后姚忠良还是顶住了压力 。他明白,白象能从一个食品加工厂到今天这种地步,靠的就是为中国百姓生产健康食品的信念 。
如果接受了日本的入股,那么就不能保证食品的配方和汤料,所以最后姚忠良代表白象拒绝了日本方面的提案 。
之后的日子里,日资入股的其他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和白象大打价格战,白象的市场份额大幅度缩水,以至于慢慢地,消费者很难在超市看到白象的产品 。到了2012年的时候,白象的市场份额已经仅有百分之七了 。
可尽管白象已经差不多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白象依旧没有选择对日本资本妥协,在姚忠良的带领下,白象继续坚持着自己以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为生命线的生产战略 。
北京残奥会期间,残奥会运动员们在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残疾同胞们或许出于自卑,他们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关注,不需要自食其力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