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 四 )


联系生命活动 , 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 ,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 ,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 , 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 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 , 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
2.讲授方法上 , 建议以谈话法为主 , 引导学生观察 , 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 , 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 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 学生并不陌生 。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 , 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 , 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 , 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
方法二:据纸报道 , 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 , 约十四、五米 , 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 , 而家人不知 。一日 , 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 , 于是沿梯而下 , 结果很久不见动静 , 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 , 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 , 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 , 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 , 织成知识网 。通过本节的学习 , 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 , 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 , 到物质的用途学习 。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 , 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 , 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 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 。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 , 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 , 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 , 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 , 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 。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 , 用U型管做 , 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某农村 ,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 , 很深 , 大约有十四、五米 , 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 , 而家人不知 。一日 , 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 , 于是沿梯而下 , 结果很久不见动静 , 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 , 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