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气的常识 基本的天气常识( 二 )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 。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 。
气象谚语一、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
二、里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
四、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五、重阳无雨春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
六、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七、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
八、一日南风三日曝,三日南风狗钻灶 。九、雷轰天顶,有雨不狠;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
十、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农业气象谚语按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①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枣芽发,种棉花”,②气象和农业关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种麦” 。”

稻秀暖、麦秀寒” 。③农业措施的气象效应方面,如”锄头底下有水也有火” 。
④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方面,如“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 。“夏天不热,五谷不结” 。
⑤天气谚语,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⑥农业气象灾害方面,如“豌豆开花,最怕风打” 。节气谣谚诗歌 民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或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 民谚: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
在四川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
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 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
夏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
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 。
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
1、春天囝仔面 。
(意即春天晴雨多变) 2、春看山头,允冬看海口 。(看天经验:冬春季同安西、北面山头方向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夏秋季南一东南方向海口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预示未来12~48小时内本地天气的变化,闽南方言“允冬”意即晚季稻生长收成这一季节) 3、春寒雨那泉,冬寒烤大旱(春寒雨如泉,冬寒作大旱) 。
春寒雨滴,冬寒断滴 。4、春南夏北,无水磨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