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硬的人一般先克死谁【杜月笙是好人还是坏人】( 二 )


【命硬的人一般先克死谁【杜月笙是好人还是坏人】】 其实,那个叫花子根本就不是个算卦的 。从杜月笙一生的历程看,什么牢狱之灾,血光之灾都是胡掐的,只有一样,杜文清和朱氏早早的离开了杜月笙 。这并不是叫花子的一语成谶,而是那个时代的困苦把两人逼死的 。这都是后话 。
言归正传,朱氏是一个贤惠媳妇,她眼见得丈夫很难,决定替男人分忧解愁 。满月刚出,朱氏就到杨树浦一个纱厂去当女工 。朱氏常年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患有严重的低血糖 。所以杜文清很不情愿让老婆去打工 。但是有什么办法?
纱厂的条件极其恶劣,车间潮湿憋闷,棉絮飘飞 。别说现在的五险一金,连最起码的劳动保障都没有 。而且老板疯狂压榨工人的血汗,每天女工都要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健康的女工都支撑不下来,朱氏更是吃不消 。但为了生计,朱氏硬是挺着扛着 。天长日久就积劳成疾,累了一身的病 。
那时候没有节育措施,病怏怏的朱氏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生下来是个女孩 。孩子顺利生下来,朱氏却因为产后大出血,撇下一家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

杜文清哭了个死去活来,可是难过归难过后事还得办理 。杜文清倾尽所有,给老婆没了一口白木薄皮棺材,可是无钱安葬,只能把灵柩浮在高桥镇老宅外的田埂上,抱来稻草将棺椁盖住,以防日晒雨淋 。
杜文清无力抓养 两个孩子,就把女孩送给一个宁波商人 。为了给孩子母爱,杜文清续弦娶了张氏 。张氏虽然是个后妈,但很善良,长相好,心底也好 。把杜月笙当做自己的亲生子照管 。父爱母慈,杜月笙重新回到生母在世时的温暖家庭 。
好景不长,杜月笙五岁那年,父亲杜文清在那场历史罕见的旱灾中,苦苦奔波,终于油尽灯灭,去阴间寻找前妻朱氏去了 。好心的后母张氏带着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杜月笙万分艰难的维持生活 。曾经有一段时间还让杜月笙上了五个月的学堂 。1895年的寒冬腊月的那一日,大雪纷纷扬扬的下着,北风吹着响哨子 。饥肠辘辘,衣单身寒的杜月笙眼巴巴地旺着门外的被大雪抹平的路,期盼着后母的归来,然而直到那场雪下了三天三夜,后母也没见人影 。张氏到底去了哪里?是在寻找生计的路上冻饿而死,还是养育孩子的沉重压力让她不堪重负最后终于选择了放弃?不得而知 。史料没有记载 。
三个亲人相继死去 。只有八岁的杜月笙,望着茫茫人间的冰天雪地,想不清楚今后怎样活下去?他哭了,嗓子都哭哑了,没人能听见 。
杜月笙先去对门堂兄杜金龙家蹭饭 。在看饱了堂嫂的白眼之后,悄悄的离开了 。后来又投奔了娘舅 。娘舅家的日子照样过得非常艰难,平白的添一口人,多一张嘴,加一分负担,娘舅和舅母就不愿意了,杜月笙每次吃饭的时候吓的不敢多吃 。尽管杜月笙眼里很有活,一早起来就干个不停,可是随着一天天的米价暴涨,娘舅家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舅母因为一件小事把杜月笙狠狠的揍了一顿,不顾舅奶的阻拦,将杜月笙赶出家门 。从此,杜月笙擦干眼泪,挽着袖子,缩着脖子,向高桥镇白雪皑皑的天地走去……
这一段历程,是杜月笙一生中的至暗时刻,人世的风霜刀剑早早的在他幼小的心灵上镌刻下坚韧的记忆,在高桥镇其他同龄的孩子被父母疼着爱着,一片馄饨幼稚时,他已经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过早的成长了,成熟了,铸就了他生命的底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