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学常识思维导图 鲁迅的文学常识( 二 )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 。
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 。1902年到日本留学 。
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 。
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 。
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 。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 。
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 。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

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 。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 。
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 。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 。
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 。1926年出版《仿惶》 。
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 。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 。
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 。
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
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 。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 。
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
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