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常识知识大全 科学常识知识( 六 )


3.科学思想特指人类在探究自然奥秘中揭示科学规律的理论成果,是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发现、科学成就的理论结晶,也是科学探索、科学创新的理论基石 。在社会生活领域,科学思想则泛指一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正确思想、观念或意识 。
它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于社会科学领域;既是伟大思想家、理论家所创立的科学理论的同义语,也是社会大众了解科学、理解科学所树立的科学意识的近义词;既是领导人治党、治国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思想向导 。显然,泛指的科学思想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信奉科学、讲求科学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意识;二是更高层次上的科学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 。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观念和科学意识的内涵日益丰富,要求日益提高;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同样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在丰富发展中不断开辟理论的新境界 。探寻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发展历程,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到布鲁诺的宇宙无限思想,从伽利略、牛顿的力学思想到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从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到摩尔根的基因理论,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霍金的量子宇宙学等等 。
以历史上一批大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和学说为代表,科学思想在自然科学的进步中产生发展,又在产生发展中引领自然科学的进步 。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
4.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科学精神不同于具体的科学知识,前者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观条件,以及凝结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 。
科学精神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的精神要素,它受制于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 。
换言之,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所必需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由科学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是由探索和追求真理这一活动的性质决定的 。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价值目标 。
科学精神非常重要,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日心说”的创立 。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
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 。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 。
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提示地球内部的秘密 。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 。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5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 。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 。
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 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
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