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
13、旦:早晨 。辞:离开,辞行 。
14、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
15、暮:夜晚 。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 。
16、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 。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
17、阁:古代女子住的小楼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的意思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修辞手法】18、著(zhuó):同“着”,穿 。
19、云鬓(bìn):旧指青年女子柔美乌黑的头发 。
20、对镜:一作“挂镜” 。帖(tiē)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款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
21、火伴:古时兵制 , 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 。火,一作“伙” 。
22、扑朔:两脚不断地在地上乱爬搔 。
23、迷离:眯缝着两眼,安静地待着 。
24、双兔:指雌雄两兔 。一作“两兔”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跑 。
文章插图
《木兰诗》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 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爻?,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
此诗产生于民间 ,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全诗共分六段 , 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从木兰准备应征到出征途中到战地生活一直到凯旋,写了十多年的整个过程 。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 ,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
《木兰诗》创作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 , 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 。
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 。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 , 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
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 , 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 。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 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 。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
《木兰诗》作者介绍《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没有作者 。后被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至《乐府诗集》中 。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 , 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出身太原郭氏 。自幼受诗礼熏陶 , 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对诗歌兴趣极浓厚,以编纂《乐府诗集》百卷扬名后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