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蕾斯,文案变了

作为social传播的扛把子 , 杜蕾斯的文案一经推出 , 就会迅速捕捉大众的眼球与网络热议 。 而在前些日子的“翻车”事故后 , 我们从新文案上看到了杜蕾斯的改变 。

杜蕾斯,文案变了

文章插图
之前的杜蕾斯应该是在social传播上 , 最成功的文案没有之一 , 所谓“文案只服杜蕾斯”便是如此 。
它在热点事件的基础上 , 以快速和奇思的创意 , 附加上品牌元素 , 组合而成的“热点文案” , 给文案创意辟出了一条蹊径 。
并且由于它的热点文案 , 在传播上的超级成功 , 也引发出一种“奇观”——每当有爆炸性的热点出现 , 网友们总喜欢到杜蕾斯的微博看一看 , 它又借此出了什么好玩创意 。
因此我们常会发现杜蕾斯与某某热点事件 , 竟然同登热搜的现象 。
这是众多品牌 , 渴望而不可及一种理想状态 。
但是随着网友的日益成熟 , 人们对于品牌所发表出的言论 , 也在进行更加严格的审视 , 如果出现了偏差 , 便会引起大家的群起反对 。
并且杜蕾斯作为成人用品品牌 , 其自身带有更强的敏感属性 , 有时一不小心便会导致“翻车”事故 。
“热点借势”这条路 , 仿佛越来越难走了 。
去年 , 杜蕾斯更换了创意代理商 , 当时就有人预测 , 杜蕾斯一定会走出一条新的品牌路径 , 而现在这个新路径已经有所体现了 。
杜蕾斯的这则90周年的最新广告文案中 , 大家就完全能看出与之前的明显不同:
文案:
年轻的我们 , 总是低估了对手的强大 。
1932年新奥尔良 ,
黑人马丁和白人莉莉安相恋 ,
引发轩然大波 。
1981年巴黎 ,
67岁的杜拉斯和29岁的安德烈相恋 ,

杜蕾斯,文案变了

文章插图
饱受非议 。
1964年伦敦 ,
杜蕾斯第一台自动贩卖机 ,
因挑战保守观念遭受冷遇 。
二战期间西欧战场 ,
一等兵亨利和战地护士艾米相恋 。
但是 ,
他们也低估了 , 我们的强大 。
今天 ,
我们的对手是谁?
不管是谁 ,
再向前一步 。
在杜蕾斯的前social时代 , 它打造过最成功的传播 , 甚至于击破了坚固圈层 , 营造了极大的品牌广度 。
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特征的群体圈层中 , 都有着杜蕾斯的粉丝 , 大家都纷纷赞扬杜蕾斯的绝佳创意 。
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 便是大家都熟知的“热点文案” 。
热点文案之所以有效 , 就是因为它依靠强大、快速的创意能力 , 将人们对于热点的关注 , 巧妙的转化为对品牌的关注 。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手法 , 无疑十分聪明且高效 。
但是在如此成功、耀眼的传播背后 , 也有一个“弱点”被忽略了 , 就是对于品牌深度的传达 。
消费者对于杜蕾斯的品牌理解 , 很多都停留在“热点文案”的层面 。

杜蕾斯,文案变了

文章插图
但“热点文案”本身很难具备系统的延展性 , 因为每一次的热点事件的具体元素都在变化 , 杜蕾斯在借势时 , 也只能将品牌元素打碎之后 , 与不同的热点进行契合 。
因此更多的消费者 , 通过这样零散的传达 , 看到的是一个“幽默”、“好玩”、“有才华”、“有创意”的杜蕾斯 , 但是对于它的品牌内涵和价值观 , 消费者看到的并不是很多 。
这就仿佛一个人 , 他的外部特点很出色 , 我们看到他很帅、很有才华、很机智、很风趣杜蕾斯文案团队 , 朋友们也都很喜欢他 , 但是这些朋友们却很难接触到他真正的内心 。
而这次杜蕾斯的广告 , 则是完整的向大众展示了品牌的价值观 , 虽然在传播广度上 , 必然不如热点借势的文案路数 , 但是在深度上却明显加强了 。
消费者至少看到了 , 杜蕾斯的“理想”是什么 。
在《基业长青》中 , 作者分析了很多百年企业之后 , 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
“几乎这些企业都有一种超越经济性的 , 更加高尚的理想主义 。 ”
杜蕾斯已经90周年 , 距离百年企业已经不远 , 并且在市场占有率上是品类第一 , 知名度上也很可能是品类第一 。
那么在横向的知名度已经足够时 , 就应该进行纵向的挖掘 , 对品牌价值观进行深度传达 。
那么站在高处的杜蕾斯 , 它的“理想”是什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