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见月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什么意思( 二 )


这个时候月亮一定照着远方的人 , 虽然可以同望一个月亮 , 但却无法互通音讯 , 因此愿意追逐月光去照看远方的人 , 可是望天际 , 鸿雁远飞 , 却也飞不出月的光影 , 飞有何用?望江面 , 鱼儿在深水里跃动 , 只不过是激起点点的水纹 , 跃又如何?鱼雁常为古人互通音信的工具 , 天下水面相连 , 因此鱼儿可以互连消息 , 天际无边无垠 , 但大雁却可以飞越万里 。 而此刻 , 鱼雁都无用了 , 这愁这苦 , 可不是又加一重?
诗人把这种悲伤的情绪写尽之后 , 把视角转向了自身 , 开始写游子思归之情 , 昨天晚上我梦到花落幽潭 , 花儿既落 , 当然是春色将尽 , 春已将归 , 而人却还远隔天涯 , 怎不让人叹息 , 江水一点点的流去春天 , 流走的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春天 , 当然也流去了游子的青春 , 流走了幸福与一切美好的憧憬 , 流动的江水是动态的 , 但我却什么也做不了 , 只能是像江潭落月一样静静地等待 , 由此一动一静 , 落寞之情更甚 。 月亮“沉沉”地隐入了海雾之中 , 而碣石与潇湘之间天各一方的距离是“无限路”啊 , 太遥远了 。 于是诗人思忖 , 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 , 不知道有几个人能乘月回到自己的家乡 ,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乡之情 , 就如那残月之光 , 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
(不同风格的画作《春江花月夜》)
古人写月的句子太多 , 这天边月亮 , 寄托过无数人的无数种复杂思想感情 , 王维《山居秋瞑》的”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是描景后的恬淡与清雅;李白的《月下独酌》是”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蝉娟” , 的阔大胸怀……今人也写月亮诗 , 但远没有歌曲中的月亮知名 , 如周旋的《月圆花好》是对”团圆美满“美好事物的盼望 , 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是盟誓一般的坚决 , 如张信哲的《白月光》 , 溢满了“亮”与“冰凉”……不论古与今 , 都没有把月亮诗的境界上升到张若虚这样人生哲理诗的高度 , 在张若虚眼里看到月亮之后 , 生发出来的情绪与与苏东坡的“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略略相通 , 他突破了爱情诗、思妇诗、游子诗等传统视野 , 给月亮诗注入了新的诗意 , 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 , 既感叹大自然的奇瑰景色 , 又讴歌人世间美好的爱情 , 并且把思妇与游子的感情扩大开来 , 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 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 , 全诗的意境是“深邃的美丽” 。
张若虚的这首诗则全诗紧扣春、江、花、夜的背景 , 以月为主体 , 从月亮在一夜之间的经历入手 , 从升起到高悬 , 到西斜 , 到落下 , 其间 , 在月亮的照耀之下 , 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妆境台、捣衣砧、大雁、鱼龙、思妇、游子各种诗歌元素构成了完成的诗歌形象 , 像一幅画 , 既充满人生哲理 , 又饱含生活意趣 。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 创制者已无可考 , 有说是陈后主的 , 有说是隋炀帝的 , 因为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 同名诗还有六首 , 但张若虚这首诗的明显格局宏大 , 辞采华丽 , 远优于其他几首 , 现在 , 人们甚至不再追寻原创制者是谁 , 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创制权归了张若虚了 。
《春江花月夜》 , 全诗九段三十六句 , 四句一韵 , 总共九次转韵 。 结构严谨、字句雕琢 , 气韵阔大绵长而又纯美细腻 , 至于这首诗是否真的在各个方面都“孤篇盖全唐” , 大家是有争论的 , 比如 , 论大气磅礴他压不住李白 , 论沉郁苍桑他压不住杜甫 , 论幽微瑰怪 , 他压不过李贺 , 论缠绵晦涩 , 他压不过李商隐……诗是多元化的 , 真真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文无第一” , 因此 , 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他的排名 , 只欣赏它的美就好了 。
更多信息关注
【江畔何人初见月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什么意思】

江畔何人初见月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