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包拯家训( 二 )


【圈】《谏书》和《谏侄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了修身、学习、做人的道理 。阅读它们发人深省 。
四 。颜家训
【作者简介】颜之推(531—591),临沂人,东晋渡江 。他经历了南北朝,深知南学北用的利弊 。
“与其积几千块钱,不如瘦 。”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哲学和思想知识,撰写了《颜氏家训》一书,以告诫后人 。全书共七卷二十篇,每一篇都涉及面很广,但主要是用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如何修身、齐家、立身、为学 。
比如他提倡学习,反对遗忘;认为学习要以读书为基础,要重视工人、农民、商人等的知识 。提倡“学贵在行,行贵在行”,反对空高谈阔论,不务实等 。
书中许多名句广为流传,如:“与好人同住,如入兰芝之室,香久矣;与恶人为伍,如入鲍鱼馆,臭气熏天已久 。”“与其积几千块钱,不如瘦 。”“少年而书生,如朝霞之光;老学者,如夜行蜡烛者,犹贤而盲 。”“父子不能为难;有血有肉的爱,简 。然后简慈孝就不要了,然后就疏于生活了 。”“不要犹豫活下去,不要怜悯 。“等一下 。
[圈]颜氏家训历代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皆以此为据” 。虽历经千余年而不失传,却屡经刊刻 。
五、“统领御属”
【作者简介】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任皇帝,以文治天下,谦让纳谏 。
“如果你每顿饭都吃,你会想念你的丈夫 。”
禁例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代表作之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制属要》 。唐太宗非常重视对诸侯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人要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 。
《统领御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政为例,告诫“生而富贵,长在深宫”的皇族要克制自己,爱惜财物,不可奢侈 。他们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应该忘记蚕农的勤劳 。
在听到决策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放任自己的情绪,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缺点而轻视别人,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而自大 。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老师,把讨好你的人当小人 。只有这样,你才能永远富有,贤惠,吉祥 。
[圈]唐太宗对皇族有如此严格的要求,于是“贞观之治”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 。
不及物动词包拯家训
【作者简介】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以越狱的智慧和耿直著称,有“包公”、“包青天”之誉 。
“无论谁犯了战利品和虐待不得归还给他的家人”
包拯以其诚实、正直和执法而闻名 。在晚年,他为后代制定了一个家庭规则,说:“后代的官员,那些腐败的人,不得返回他们的家庭;死后不允许葬在大墓里 。不是来自我的野心,不是我的后代 。"
共三十七字,下面写着:“举石立于正房东墙,以警示后人 。”又是十四个字 。“荀”是包拯的儿子包勋 。
包拯的家训是生前对儿孙的警示,让儿子在正房的东墙上放一块石头,留给后人 。这三十七个字,体现了包公的刚正不阿,历经千年,足以为世人风范 。
[圈]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性格的写照 。
七 。教学理论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玉不琢,不成器 。”
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对他严加教育 。为了省钱,母亲用芦苇和木炭当笔,教欧阳修在土地或沙地上认字 。欧阳修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从家训中的书本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
于是他在教二儿子欧阳懿好好读书的时候,写下了《教之教义》:“不琢玉,不成器;人家不学,不知道 。然而玉是一物,常德有恒 。虽然不是作为工具打磨的,但对玉石还是没有伤害的 。人之本性,因物动而不学,则舍君子而成小人,而不读乎?”
【圈】欧阳修用“玉”比喻“人”,他的学问之道很好,可谓金玉良言 。
八 。袁
【作者】元才,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 。1163年,他成为一名学者,后来去监狱参加温孤学院 。他同样负责接待来信来访,是一个清官 。
“小人不必为恶谏”
袁彩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人们称赞他是“德善,学富于文” 。他在乐清任县令时,觉得子思在民间宣扬中庸之道,于是写了《元樊氏》一书,实行伦理教育 。
元樊氏简单易懂,所以又叫“通俗训练” 。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比如“小人宜敬而远之”、“对自己要比别人更负责”、“小人不必为恶谏”、“一个家庭是由恐惧组成的,却因疏忽而破裂”、“党员不善于警示自己”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