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养育孩子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 常常在考验父母的应对能力 。 与孩子相处 , 没有人能做到一直平和 , 时不时吼一声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 父母习惯于吼孩子 , 可能有两方面的强化因素:
父母发泄情绪 , 以便之后可以平静的、在愧疚感的加持下耐心与孩子说话 。
能一下子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 看起来是在听父母的说话 。
如果以“当时那一刻 , 孩子的某些行为被制止了 , 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这个目标来说 , 吼孩子是会常常有效 。
但是 , 这个效果是有代价的 。 如果我们看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 或者看重孩子的心理发展 , 这个效果可能是“捡了芝麻 , 丢了西瓜” 。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 , 来看一下孩子被吼之后的行为反应和心理感受 。
行为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 , 当看到他人脸色剧变、发出巨大而刺耳的声音 , 会感到危险、不安全 , 他已经顾不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 只想寻求“安全基地”的保护 。
而熟悉的抚养人 , 作为孩子最初的“安全基地” , 如果拒绝提供安全 , 把孩子推出去 , 孩子会感到“天塌了” , 会感觉生存受到威胁 , 于是完全忘记最初的需求 , 转而把获得抚养人的接纳和安抚成为了孩子的第一需求 。 于是 , 事情只能在孩子的哭声和你的愤怒情绪中 , 慢慢过去 。
心理感受对于上了幼儿园之后的孩子 , 他们对父母有了更深的感情依恋 , 也愿意察言观色 , 他们有了明显的自尊 , 会感到羞愧和内疚 , 并且依靠外界的反应和评价来定义自己“我是谁?”、“我是不是好孩子?”
因此 , 在父母吼孩子的时候 , 孩子往往会感到“僵住了”、“大脑一片空白” , 会被负面情绪淹没 , 感到不知所措、无助、害怕、悲伤、羞愧、愤怒等强烈的负面情绪 。 之前的行为可能会停止 , 表现为不说话 , 低着头不看人 , 离开现场等保护自己的行为(找个地方自己舔伤) 。
吼孩子并非长期有效
到了小学高年级 , 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 , 会慢慢认识到父母的局限性 , 对父母做事、说话有了自己的看法 , 内心会经常对父母提意见 , 不认同父母的很多做法 。
这个时候 , 如果父母仍然沿用吼孩子的方法来教养孩子 , 孩子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方式去应对 , 比如躲在房间里不接话、拒绝沟通 。 也会作出无声的反抗 , 比如在其他的事情上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
长期吼对孩子成长发育不利
理由一长期吼孩子属于言语暴力的形式之一 , 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 即使事后父母会安抚孩子 , 耐心温柔地安抚孩子 , 言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仍难以弥补 。 有研究发现长期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青年人的大脑 , Wernick脑区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 , 影响人的言语理解能力 。
理由二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怒吼中 , 儿童的分辨情绪诱发因素的能力、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都会受到不利影响 。
理由三长期被父母怒吼 , 孩子可能会存在心理创伤 。 感到自尊受到攻击、不安全、世界不接纳自己 , 表现出自卑、担心、孤僻、偏激、外强中干等性格特点 。
提倡父母尽量做到:
向孩子提出符合孩子该年龄特点的期望 。
自己的情绪 , 自己负责任 。
不要在孩子身上找安全感 。
学习和练习管理情绪的方法 。
【为啥一吼孩子就能凑效?】学习和练习沟通技巧 。
推荐阅读
- 孩子喜欢趴睡,是肠胃不好吗?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 孩子有哮喘可以跑步吗?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孩子多大可以吃?
- 孩子感冒好了还一直流鼻涕,吃什么药好?
- 请每个父母告诉自己孩子:救人前,先确认自己的安全
- 把孩子独留车内,到底有多危险?
- 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iPad,要担心消化不良吗?
- 2 岁左右的孩子总是说错词,比如把猫叫成狗,正常吗?
- 「玩鸡鸡」「摸私处」面对?孩子这些「羞羞的癖好」千万不要这样做
- 孩子喜欢 W 坐,会变成 O 型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