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功效与主治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二 )


25、《药品化义》记载: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 。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 。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

26、《日华子本草》记载:甘草安魂定魄 。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 。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
27、甘草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 。水煎服 。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
28、甘草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 。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
29、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 。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 。二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 。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
30、甘草治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 。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
31、甘草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
32、甘草治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
33、甘草治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 。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
34、《药性论》记载:甘草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
35、甘草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 。亦补脾气 。
36、甘草治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 。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
37、甘草治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 。一岁儿一天服尽 。
38、甘草治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 。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 。冷了再换 。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 。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 。
39、甘草治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
40、甘草治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 。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 。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 。每服一、二匙 。此方名国老膏 。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煎服,3~10 g 。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
甘草三豆饮
材料:绿豆10克 赤小豆10克 黑豆10克 生甘草3克
制作:先把三豆洗净,浸泡1小时后,同甘草一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炖,煮至熟透当作饮料 。
用法:以上为1次量,每日2~3次,连用5~7天 。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适用于小儿水痘 。
禁忌:在治疗期间忌食鱼腥及辛辣食物 。
解忧甘草茶
材料:甘草3钱,小麦1两,红枣3钱,开水1000ml 。
做法:将所有药材加入1000ml的水煮沸,小火续煮15分钟,去药渣即可当成平时茶饮 。
功效:适用于焦虑不安、不易入睡或浅眠易醒的人、可宣郁解忧、益气健脾 。
甘草麻黄汤
处方:用药 甘草二两(6g) 麻黄四两(12g)
随证加减:若腹满者,加厚朴、生姜,以行气消胀;若食少者,加扁豆、薏苡仁,以健脾化湿和胃等 。
煎服方法: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 。重覆汗出,不汗,再服 。慎风寒 。
方证研究:寒湿侵袭,脾胃阳郁,浊气不降,则饮食不佳;寒湿困阻脾胃,气机壅滞,则脘腹胀满;寒湿肆虐,阳不化气,水气内盛而外溢,则四肢困重,或全身水肿,或腰以上肿明显,按之没指;水气内结而不得下行,则小便不利或少;舌淡,苔薄白,脉缓或迟均为脾寒阳郁水气之征 。其治当理脾散寒,发越郁阳 。
方中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之气 。麻黄发越脾胃郁阳,宣畅脾胃气机 。
使用禁忌:脾胃阴虚证,湿热蕴结证,慎用本方 。
川贝甘草茶
材料:川贝母、款冬花、甘草各3克,杏仁2克,麻黄1克,茶叶5克 。
制法:将川贝母、款冬花、麻黄、杏仁放入清水锅中煮沸,再加入茶叶、甘草略煮,即可倒入杯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