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元宵节怎么过的 元宵节怎么过的初中作文( 三 )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 。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礼花助兴 。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
元宵节怎么过的初中作文5
今年寒假的一个下午,我们盛家社区又要举行一年一次的庆元宵猜灯谜活动 。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拉起妈妈连忙朝社区的活动场地奔赴而去 。
社区的活动场地上早已热闹非凡,人头攒动 。瞧,到处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和密密麻麻的灯谜纸条 。年老的,年少的,喧哗一片,济济一堂,好像是在逛集市 。
猜灯谜可是我的拿手绝活,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了 。如果猜中了还可以换取奖品呢!我今天可是有备而来的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样一个谜面,“像马不是马,如果要成药,要得海里抓 。”(打一动物)我稍加思索后就想到了“海马”这个谜底 。于是,妈妈马上来到服务台,顺利换到了一份奖品 。我信心倍增,接二连三地
又猜中了三个谜语,随之,我们得到的奖品也越来越多,可把周围的爷爷奶奶们羡慕坏了 。
正当我乐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身旁有位头发苍白的老奶奶,正在拽着一条谜面而冥思苦想,看着老奶奶两手空空又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心想:一定是老奶奶猜不出了吧!
我转身问她:“奶奶,让我来看看,我知道的话就告诉你答案 。”老奶奶一听,可开心了,连声说“谢谢” 。这个谜语的谜面这样写道,“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驼什么?车水马龙 。”(打一物)这个谜语还真是有点难,我绞尽脑汁,想了好一会儿,在妈妈的启发下,我终于想到“桥”这个谜底 。老奶奶根据我提供的答案,也欢欢喜喜地领到了奖品(一块肥皂),她还一个劲儿地感谢我,站在那里还夸我即聪明又心地善良,说得我羞红了脸 。
参加猜灯谜活动,是我在今年寒假里经历的一件既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 。我之所以快乐,不单是因为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换来的奖品,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助人为乐更快乐 。
元宵节 逛灯会,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娱乐方式 。昨天就是元宵节,晚上6:30,牛通社组织部分小采访人员去工人文化宫看花灯,猜灯谜 。
一到工人文化宫,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花灯了 。其中就有我们牛通社小采访人员们亲手制作的低碳花灯和有趣灯谜 。这些花灯有玉兔灯,吉祥灯,福字灯,剪纸灯,应有尽有,虽然说不上巧夺天工,却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凝聚着牛通社小采访人员们的心血,传递着小采访人员们的祝福 。我还看到了童涵初哥哥制作的花灯,别看他人胖乎乎的,这双手却也是十分灵巧,做出来的花灯也是别有风味,让我们很惊讶 。
我们还猜了灯谜 。这些灯谜汇集了各方面的知识,还真有点难呢 。大人们孩子们齐心协力,有的在独自思考,有的在背诵唐诗,有的发短信询问,有的上网查询,恨不得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这时候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经过努力,我们终于猜出了一个又一个灯谜,盖到了一些图章,大家看着这些来之不易的图章,高兴极了 。
活动结束了,抬头望天空,一轮圆月若隐若现,大人们忍不住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留下精彩画面 。元宵之夜,快乐无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