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中无行人打一字 街中多行人打一字( 二 )


“咸阳境内,渭河横贯东西,古时渭水丰沛,水上交通便利,沿岸渡口星罗棋布,曾出现过安刘渡、中桥渡、两寺渡等重要渡口 。”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讲解员苗陈介绍说,“至今每逢枯水期,渭河河道中仍矗立着数十根惨遭火烧、几近腐朽的木桩,经专家考证即为咸阳古渡遗址 。”
作为“秦中之一大渡”,咸阳古渡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北上萧关、西出阳关、东抵长安者多由此渡渭,商旅、驼队、马帮……“往来名利之客,络绎不绝”,且垂柳夹岸,景色宜人,系关中八景之一,是送客的理想之地 。“日暮咸阳古渡头,兼天波浪使人愁”,“客路风尘红照里,渔家寒火碧烟中” 。渭水边的相送,往往是在野色苍茫、人唤斜阳中目送西边,渐行渐远 。

街中无行人打一字  街中多行人打一字

文章插图
咸阳古渡遗址,资料照片,受访单位提供
古道自迢迢,咸阳离别桥 。文献记载,在战国时代,渭河上便有修桥之举 。古时咸阳境内渭河上较为知名的桥有中渭桥和西渭桥(又称咸阳桥),咸阳原上的诸多送别,亦有此二桥见证 。
中渭桥于始皇年间正式建成 。《水经注》记载,中渭桥是座多跨梁式木桥,由750根桥柱组成67个桥墩,桥面宽13.86米,南北长524.4米 。到汉朝时,一些重大的政治活动常在中渭桥举行,据说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300多人的外交使团手持大汉之符节,在中原王朝的殷殷送别中,正是踏此桥而衔命西去,遁入苍茫起伏的咸阳古原……
相比于中渭桥,建于西汉武帝建元时期的西渭桥,又称咸阳桥,为西出长安必经之路,更显重要 。唐诗中最壮烈的咸阳送别即发生于此 。
《资治通鉴》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
正是目睹了上述惨状,满腔愤懑的诗圣杜甫写下了千古名篇《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街中无行人打一字  街中多行人打一字

文章插图
咸阳博物院三彩胡人单峰驼,资料照片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不久之后,咸阳桥又见证了杨国忠及整个唐王朝的仓促之别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携杨贵妃及一众大臣,从长安仓皇出逃,相传路过咸阳桥后,杨国忠为阻止叛军追赶,下令火烧咸阳桥,如惊弓之鸟般地告别了都城长安 。
公元756年,正是在咸阳境内的兴平马嵬驿,玄宗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贵妃自尽 。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命运节点上,目睹无数历史风云变幻的咸阳,又见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永别 。
大秦帝都:咸阳宫阙郁嵯峨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领兵40余万,在今西安临潼设下了杀气腾腾的鸿门宴,最终将先期到达咸阳的刘邦逼走汉中 。
率兵进入咸阳后,与秦人素有杀亲之仇的项羽,遂“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曾“天极周环百二都,六王钟鐻接刘苏”的秦都咸阳,在漫天大火中沦为焦土 。
“我们曾在秦咸阳宫遗址上考察40余里,很多地方都能捡到被大火烧成软陶的焦红色土块 。”长期研究秦宫遗址保护的咸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徐家骥说,“以此推断,当时的冲天大火,温度可能高达三四百度 。大火将楼台烧塌后,接着将地面烧熟 。”
在今咸阳博物院的陈列室中,收集有久负盛名的秦砖,其颜色青灰、质地坚硬 。正方形的地砖纹理清晰兼具防滑功能,长方形的空心踏步砖足有两米之长,阵势逼人 。考古学家以“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赞扬秦砖质地细腻,浑厚质朴 。
街中无行人打一字  街中多行人打一字

文章插图
【街中无行人打一字街中多行人打一字】咸阳博物院秦砖,孙正好拍摄
秦地最盛,无如咸阳 。秦人起于西陲(今甘肃礼县、西和一带)后,逐渐一路东进,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都城迁至地理位置更为优越、“四方辐辏、并至而会”的咸阳,以“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而早在迁都之前,商鞅已开始督建咸阳 。后经历代秦王不断营建,都城规模不断扩大,包含了宫城区、居民区、商业区、休闲游览区及手工业生产区等,宫阙也更加瑰丽壮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