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羽是怎么死的 关羽是怎么死的( 六 )


如果是这样,那么糜芳不向刘备求援寻求帮助、却直接暗中变节投靠孙权的这个诡异十足的举动,也就能说得通了 。
仓库失火被追责,导致糜芳暗中叛变,再由此导致江陵城失守,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关键岗位上关键的人出了问题,那对整个系统的破坏就是毁灭性的 。
05 孙刘的得与失丢失荆州,关羽这个地方更高长官固然有不可推卸的失土之责、对下属有失察之责,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刘备和他的参谋班子完全没能预判到孙权集团会背盟投靠曹操背刺关羽,其次刘备在入川控制益州之后没能及时化解内部的矛盾,导致糜芳暗中投敌、士仁临阵叛变 。
刘备在取得汉中战役的胜利之后称汉中王,那个时候的人们是相信天命的,所以,都会对这种有极为强烈暗示意义的事情非常认可,这个号召力和影响力极其巨大,对自己内部是一个极大的激励与鼓动,不但老部下老班底觉得终于盼来好日子了,而且益州的各方面的势力在对大好前程的憧憬下就真的死心塌地了;对曹营内部依然支持和忠于汉室的势力也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
然而在这个大好形势之下,刘备却对内部不同派系和势力之间的平衡和安抚处理失当;对孙权的外交工作也出现了严重失误,正是这两件事导致了荆州失守,刘备应该负主要责任 。
以现代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看,虽然同盟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某些时候可能还会有冲突,但是在共同的敌人没有被消灭之前,一定还是要主动搞好团结维护好统一战线,要时刻关注和照顾盟友的利益关切,在必要时对盟友给予及时的充分的援助,尽全力拉住盟友不要让他因为失败而倒向对手 。
然而刘备称王的时候却完全忽视了孙权这个盟友的感受和态度,没有主动去争取获得谅解;在建安二十一年孙权因作战失利向曹操遣使请降的时候,刘备对此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既未能去提供援助,也未能预料到曹孙二家在形势转变之下会有联合的可能,导致自己在大好局面下使转瞬之间就跌落到了劣势地位 。
丢失荆州固然是刘备集团的重大失败,但貌似占了大便宜的孙权,其实也从根本上输掉了自己的未来 。孙权短视,听从本土豪族的意愿,背刺盟友偏安江南,看似据有天险万无一失,可以国运长久 。但是,如果不是曹丕没有听从刘晔建议趁刘备进攻孙权的时候趁机南下,他必然当时就会败亡 。

三国演义关羽是怎么死的  关羽是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曹魏进攻江东假想示意图
从长远来看,江南地区虽有长江天险阻隔南北,但是相比北方,地域狭小,开发程度低,人口少,时间一久,国力对比完全就会落入下风 。如果只求偏安而不思北伐,必然迟早会被北方政权灭亡 。所以,更好的策略是趁北方政权刚刚统一政权尚不稳定,人口尚未快速增长的时候,联手北伐寻求破局的机会 。但是,利欲熏心之下,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
现在很多人一谈起关羽,就会立刻不遗余力地予以贬低、嘲笑,完全罔顾事实 。他们先射箭再画靶,他们认为关羽丢了荆州,所以,他做的所有的一切就全都是错的,他性格不好,他不懂团结人,他不懂政治,他不懂外交,他军事低能,他缺乏应变;他们站在上帝视角肆意指责他是如此的无能和错漏百出 。
正如曹操手下的著名谋臣程昱、郭嘉、傅干等人的评价,关羽“万人之敌也”、“勇而有义”;吕蒙谈到关羽时更是说:“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 。” 他一生坚定地追随刘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处境都不改初心,即便受到曹操的厚遇,仍然在听到刘备的消息后,立即不顾自己生命危险、不考虑刘备的力量已然孱弱至极,义无反顾地脱离曹营前去追随 。
关羽所谓的性格问题,既是孙权集团给自己背盟寻找的可笑的借口,也是刘备集团掩盖己方重大战略误判导致严重失败的遮羞布,刘封因所谓的救援不利被斩更是这种情况下的替罪羊 。
罗素曾经说过,“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很多的时候,历史就像是一堆散落的拼图,当刚开始拼接的时候,会觉得有无数种可能,但是越到最后就越会慢慢发现,历史只有一种现实的结果,但是人们对这个结果的认知却并不唯一 。历史已经过去,没有人能断言哪种观点、哪种描述是绝对正确的,我们能做的,只是争取更接近真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