殓是什么意思 农村丧事习俗出殡逐角是什么风俗?( 二 )


亡人落草在地,庄家人都会前来帮助协助操办丧事 。俗称“人人家门前有口塌窑”,是说“红白喜事家家有” 。主丧人是整个治丧过程的总管,安排操办丧家的全部葬礼仪式,包括设灵堂、报丧、吊唁、殓棺、出殡、安葬等仪式 。农村办丧事,都得请阴阳先生念经,勘塌坟地,选择安葬的日子时辰 。只有决定了安葬的日子与时辰,总管才能据此安排葬礼规模的大小以及繁简程度 。
殓 棺
这为丧事中最为严肃的事情 。亡人要进入棺材了,亲友、庄家都要跪在院子里,不能喧哗,默默向死者致意 。
入敛的人多是村里的长者,且具有此方面的经验 。殓棺时,棺底要铺一些五谷杂粮,放7个铜钱(俗称“北斗七星”)和长麻,铺上褥子,亡人进棺以后,帮其理顺衣服,揭去苫脸纸,然后再亡人身边放一些亡人生前最喜爱的或一些常用的东西 。如烟斗、拐杖、金、银首饰等 。最后用白纸团将身体左右挤稳,便盖定棺盖 。
破 孝
破,就是将白布破成2寸宽的条子,中间夹一纸制的三角形“孝角” 。人死之后子孙皆要服孝 。儿女为白纸孝角,孙子、重孙为红、黄纸孝角,叫“花花孝”意为亡人德高,子孙满堂 。破孝的仪式由主丧人主持进行,以辈份大小为序,先为长子破孝 。
破孝还有一种标志就是“孝鞋” 。将白布剪成鞋面大小样,大针大线的缦在鞋面 。如父母双亡,穿全缦的孝鞋,父或母一人亡,则穿半缦的孝鞋,孙子只穿缦尖的孝鞋 。
大家族人口多,主丧人该掌握好谁该破孝,谁不该破孝,以防出家族矛盾,一般有以下几种要注意:一是避免“重孝” 。就是侄男侄女的亲人亡故,已有孝在身;二是侄男或侄孙有病在身;三是侄男或侄孙的亲人有重病在身,预计不久将要亡故;四是停丧的时间要短,三两天的时间 。这是考虑服孝者活动受限的问题,如戴上孝出出进进,或打水喂牲口,尤其在农村,服孝的人忌讳出入自己的家门,视为不详之兆 。
守丧时,孝子手中则执丧杖,也称丧棒或丧棍 。男的柱柳木条的,女的柱竹子扎成的 。用白纸剪成羽毛状,缠在其上,长度要求直系亲属为2尺长短,能曲躬身子,以表孝道 。旁系亲属的长到3、5尺 。《礼记》说:哭柩则揖杖 。要求哭丧者皆拄杖而泣 。可见拄丧棒的习俗源远流长了 。
出殡及安葬
在出殡前,墓地早已选好,农村选墓地,一般以“子孙钱财发旺”为思想目的,希望死人能睡一片“福地”荫及子孙 。农村把出殡叫做“起丧”,有些地方叫做“发丧” 。首先要安排好抬棺材的人,一般选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准备好绳索、丧担、下葬时用的滚木等;再安排好送纸火、花圈、铭旌的人 。还要安排好收拾灵堂卫生,摆置房间家具,处理藏后琐事的人 。一切就绪后,就开始吃丧饭,因为 民间有个忌讳是:空肚子参加发丧,对自己不吉利 。
灵柩运至坟地,绕墓坟转一圈,然后停在墓坑的下侧,松下绑绳,卸下丧担 。此时,长子下入墓坑,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清扫墓坑,打扫干净后上来 。下葬正式开始 。此时孝子是禁哭的 。灵柩下入墓坑,由子女摆放陪葬物,把铭旌盖在棺材上 。长子将“引魂幡”插入坟头,拖一条长线与灵柩的方向垂直,然后一手托灵牌,哭喊“爸”或“妈”回走的话,从坟头哭道家里,俗称“叫魂”或“引魂”,是将亡人的灵魂请到家里去 。此后,庄家一起动掀,快速的填土掩盖 。这时,孝家要大恸哭声,司礼要烧化纸火,掩埋结束后,主丧人将“丧棍”按辈份大小依次插在坟头,烧点皆尽,安葬仪式全部结束 。
摔老盆
在丧葬仪式中,孝子拄哀杖,长子摔老盆 。按照农村习俗,“摔老盆”要一次完成,而且越碎越好!
居丧、“复三纸”及其他
即安葬完亡人后,第三天孝家到坟上去烧点纸火,去祭奠亡人 。还有“七七纸”、“百日纸” 。亦去坟头烧纸祭奠 。一年后,亲戚、朋友、庄家备上祭礼到孝家表示对亡人的悼念和追思 。
俗话说“入土为安” 。“安”有两层意思 。一为亡人进入坟墓,灵魂到另一个世界,了结了人世间的一切俗事,安然归天;另指孝家将亡人送入黄土,经历了一场大悲痛之后,结束了纷乱的丧事,节哀之后,转入正常的农务劳作 。实际上,此为一种表面上的“安” 。父母养育子女,受尽了苦肠,又与子女同甘共苦几十载,突然离世作为子女的一时难以接受,因此,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思永远不会“安”下去 。于是古人在制定葬礼时,科学的采用了“逐减哀思”的办法,即从安葬起,用“复三”、“七七”、“一年纸”、“二年纸”、“三年纸”等烧纸祭奠的方法来减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且过年不用贴春联,等到三年期后,一切如常!

推荐阅读